淮陽是欠發達傳統農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由于受資金匱乏、基礎設施落后等因素制約,淮陽縣獨特而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一直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利用。近年來,淮陽縣委、縣政府把文化旅游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抓,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走出了一條平原農區發展縣域經濟的新路子。
結合實際理思路。該縣明確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發展戰略,即實施“旅游帶動、工業強縣”計劃;完善落實《淮陽縣城市總體規劃》、《淮陽羲皇故都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強力推進10平方公里的老城區改造、10平方公里的工業集聚區建設、10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區建設;力爭三年內完成省級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和中國旅游強縣的創建工作;全力打造“羲皇圣地、北方水都、華夏龍源、萬姓之根、陳氏祖庭”五張城市名片。
“旅游帶動”顯成效。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淮陽縣實現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大突破,從而帶動了工業經濟的大發展。2007年,全縣旅游綜合收入達12億元,占GDP比重的16%。文化旅游產業對該縣經濟的拉動效應凸顯,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今年上半年,全縣新增限額以上工業企業21家,限額以上工業總產值16.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294.1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2.7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506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7.1%。6月20日,省委書記徐光春在省委《工作情況交流》第146期上,作出了“淮陽的經驗值得總結,關鍵是領導重視,把文化旅游產業放在重要位置上來謀劃、部署”的重要批示。這既是對淮陽縣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支持和褒獎,又為淮陽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旅游帶動”戰略指明了方向。
選準載體求突破。淮陽縣在鞏固省級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創建成果的基礎上,以創建中國旅游強縣和省級園林城市為載體,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積極推進文化旅游產業20項重點建設,進一步加強太昊陵、畫卦臺、弦歌臺、龍湖濕地公園等景區景點建設,打造伏羲文化景觀群,為爭創太昊陵5A級景區和中國旅游強縣奠定堅實的基礎;圍繞“尋根謁祖、觀光休閑、文化體驗”三大主題,以“羲皇故都朝祖會、中華姓氏文化節、龍湖賞荷旅游月”三大活動為載體,著力打造“千年廟會體驗游、姓氏文化尋根游、龍湖生態水上游”三大旅游產品,樹立“廟會文化、祖根文化、生態文化”三大品牌;全力辦好2008年中國·淮陽龍湖賞荷旅游月活動,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