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炎帝神農(nóng)氏繼都于太昊之舊墟,易名為陳。神農(nóng)氏在這里嘗百草,藝五谷,率領(lǐng)先民步入農(nóng)耕社會,首創(chuàng)了中國農(nóng)業(yè)。所以說,淮陽是姓氏文化、農(nóng)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龍圖騰的發(fā)源地,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凝聚一體的象征。
夏,陳為豫州之地。商,商湯把舜帝的后裔虞遂封到陳地。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西周,分封諸侯時,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舜帝的后人媯滿,封到陳。媯滿在淮陽龍湖中的島嶼上筑陳城,建陳國,以國為姓,是為胡公。胡公傳20世,歷643年。至今陳氏子孫達7000多萬,“陳姓遍天下,淮陽是老家”。戰(zhàn)國時期,楚頃襄王遷都陳城,歷經(jīng)38年,史稱郢陳,故淮陽又稱“陳楚故城”。秦統(tǒng)一中國后,淮陽設(shè)陳縣,后置陳郡。公元前209年,陳勝率農(nóng)民起義軍在陳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nóng)民革命政權(quán)——張楚。公元前196年,以陳在淮水之北,改名淮陽。三國時代,曹植被封到陳國,謚陳思王……
在6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淮陽5次建都,4次封國,皇而帝,帝而王,分封則國,統(tǒng)制則郡,南北迭轄,州縣兼置,始終是豫東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重鎮(zhèn),直至新中國成立后的1953年,國務(wù)院撤銷淮陽專區(qū),才改為縣治。
歷史的積淀使淮陽的歷史文化資源凝重而深邃。268處古跡名勝,12處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5處春秋至漢遺址,3萬多件館藏文物,向世人展示著淮陽昔日的輝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宛丘地下古城的發(fā)掘,使伏羲都宛丘的傳說和記載變?yōu)樾攀贰?脊艑W(xué)家稱:中國的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淮陽。
在這里,為追念伏羲功德,春秋時建伏羲陵,漢代陵前建祠。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明英宗朱祁鎮(zhèn),清康熙、乾隆等都曾為守護、修建、增建、擴建太昊伏羲陵親頒詔書,使伏羲陵廟廣達875畝,形成了皇宮式的古建筑群。
建國五十載,兩位國家主要領(lǐng)導(dǎo)人拜謁,威嚴(yán)有加的朱镕基虔誠謁陵之后,一改從不題詞的常規(guī),題寫“羲皇故都”匾額。民間祭祀活動綿延千年歷久不衰,初春時節(jié),海內(nèi)外“龍的傳人”云集進香。“天下第一陵”太昊陵祭祀活動,作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民間廟會已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淮陽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被歷代帝王稱為“開物成務(wù)”之風(fēng)水寶地。被稱為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的孔子曾三次來陳,留下了弦歌不止的千古佳話。早在周代,陳國民歌“陳風(fēng)十首”就被孔子選入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三國建安詩人曹植,唐代詩人李白、白居易、李商隱、溫庭筠,宋代詩人、文學(xué)家蘇軾、蘇轍、陸游、晏殊、程顥等,或來淮陽游覽、拜謁,或在淮陽長期任職、居住,在此留下了600多篇詩歌和散文,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原始社會的真圖騰活化石——淮陽泥泥狗,反映著原始初民對于生殖、圖騰和神祇的崇拜。至今,淮陽許多獨特的民風(fēng)民俗、民間文化依然傳承著遠(yuǎn)古遺風(fēng)。
千年小城淮陽創(chuàng)造和積累的厚重歷史文化,可謂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一分支,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是寶貴的財富。有機會走進、品讀它,不醉不休,確為一件幸事,我們已真切體驗,你呢?
- 淮陽搶修太昊陵 2009-11-27 11:06:32
- 陳勝塑像周口商水揭牌 2009-11-27 11:01:12
- 扶溝縣舉行吉鴻昌將軍紀(jì)念館開館演唱會 2009-11-26 14:46:17
- 周口市青年踴躍參加導(dǎo)游資格考試 2009-11-26 14:43:03
- 走有特色的“旅游強市”之路 2009-11-26 14:38:54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