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玄奘來到佛陀覺悟成佛的摩訶菩提寺,曾因這里的凋敝而放聲痛哭。而今,這里大不一樣了。
昨日,由洛陽市委宣傳部、偃師市人民政府、洛陽日報報業(yè)集團共同主辦,洛報集團整合營銷中心、河圖網(wǎng)、洛陽廣播電視臺新聞881洛陽綜合廣播、洛陽帝都百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國夏園、偃師市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承辦的“重走玄奘路 洛陽再出發(fā)”大型采訪活動采訪團,來到位于比哈爾邦伽耶城南的摩訶菩提寺時,發(fā)現(xiàn)這一佛教圣地生機勃勃,如一塊磁鐵般吸引著各國信徒和游客。
1當年玄奘到此,為何放聲大哭
摩訶菩提寺作為佛陀覺悟成佛之地,堪稱佛教的第一圣地。
佛祖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生于公元前560年。29歲時,悉達多拋棄王子寶座,云游四方,追求人生真諦。悉達多來到菩提迦耶,在森林里苦修6年,仍未悟得解脫之道。他走出森林,到尼連禪河中沐浴。上岸后,他來到菩提伽耶一棵畢缽羅樹下打坐,苦思冥想七天七夜,終于悟道成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畢缽羅樹,由于佛祖在樹下覺悟,因而被改名菩提樹。玄奘在西行求法時,曾來到這里朝拜。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在祭拜這株菩提樹和菩薩造像時,曾五體投地,放聲痛哭。
玄奘為何放聲大哭?原來,據(jù)佛教徒的傳說,菩提樹旁邊的兩個菩薩造像,如果完全被埋住,佛教就會毀滅。當年,玄奘來到這里時,南面的菩薩造像已被埋到胸口了。
2四方信徒云集,朝圣虔誠無比
與玄奘當年目睹的景象不同,昨日上午,當本報采訪團來到摩訶菩提寺時,看到的卻是一派各國信徒云集朝拜的景象。
菩提寺旁有一個圓形石座,上面雕刻著佛的足印,北側有一長串圓臺,上面刻有蓮花圖案。
白皮膚、黑皮膚、黃皮膚的人們,穿著各種式樣的僧衣,從四方而來,用不同的語言誦經,用不同的姿勢朝拜。雖然朝拜的信徒和參觀的游客很多,但井然有序,互相謙讓,一派安詳景象。
3摩訶菩提寺復興,要感謝玄奘
如今,摩訶菩提寺的主體,無論是菩提樹還是金剛座正覺大塔,都在一個數(shù)米深的大坑里,信徒、游客必須脫下鞋子,赤腳或穿著襪子走下臺階,進行朝拜或參觀。
這是為何?
印中友好協(xié)會主席老莫說,玄奘離開印度數(shù)年后,戒日王(與玄奘同時期的印度國王,崇信佛教并積極供養(yǎng))就去世了,佛教在印度很快衰落,為了防止圣地被毀滅,一些信徒用土把圣地掩埋起來,但菩提樹還是被毀掉了。此后,這里遭遇洪水,一切被泥土掩蓋了。直到19世紀,摩訶菩提寺被英國考古學家康寧漢姆發(fā)現(xiàn),一代代印度人開始復建這一圣地。
老莫說:“印度人民應該感激玄奘,因為《大唐西域記》對摩訶菩提寺的記載非常詳細,建筑位置、建筑材料、建筑樣式,都是依據(jù)玄奘的記錄進行復建的。”
老莫說,這株菩提樹的死而復生,很有戲劇色彩。戒日王的后代后來遷往斯里蘭卡,把佛陀成佛的那株菩提樹的種子也帶走栽種。130年前,一名斯里蘭卡僧人又把這株菩提樹直系后代的種子帶回印度,在玄奘記載的菩提樹的原址上種下來。
現(xiàn)在,這株菩提樹早已長成參天大樹,郁郁蔥蔥,如傘如蓋,成為眾多佛教信徒心中的圣物。就連菩提樹上落下的葉子、果實,也被各國信徒當成圣物,珍藏起來。
采訪團成員低聲交流:玄奘法師在天有靈,必會因佛陀圣地復興而欣慰含笑。
- 中國洛陽·2017PATA探險旅游大會及交易會開幕進入倒計時 2017/3/1 14:37:54
- 2017,洛陽旅游擼起袖子加油干 2017/3/1 11:50:34
- 打通國際旅游新通道,助力洛陽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2017/3/1 11:33:36
- 航空+旅游,洛陽的新格局 2017/3/1 11:30:10
- 低空飛行,洛陽旅游新名片 2017/3/1 11: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