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老城人潮涌動,處處散發著勃勃生機。洛邑古城、民主街古色古韻,東大街、西大街、興華街游人摩肩接踵,萬景祥牡丹產業園產銷兩旺……老城正以獨特的區位優勢和開放創新的無限活力,成為古都洛陽靚麗的文化名片。
老城歷史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老城區突出以“文”化城,著力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把文化與產業升級、城鄉建設、民生服務、經濟發展有機融合,推動歷史文化傳承創新,在彰顯老城底蘊的同時講好老城故事,營造“記住歷史、留住鄉愁”的文化氛圍,全力打造“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的發展大格局。
01 用“繡花”功夫打造精致老城
“洛陽牡丹甲天下,麗景城樓世無雙。”作為洛陽新八景之一的老城西關麗景門,城垣高厚,重門疊關,氣勢磅礴,是古城的象征,如今已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街區的龍頭。老城區以留住老洛陽“底片”,建好新洛陽“客廳”為引領,把以人為本、傳承歷史、“城市雙修”等理念融入發展全過程,加強歷史街區、背街小巷改造,切實留住“老城老街老巷子,老墻老院老房子,老門老戶老名字,老號老店老鋪子”的老城記憶,為老城旅游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借助文明創建和全省百城提質建設的東風,老城區在推動城區品質提升過程中,摒棄“大拆大建”思想,堅持“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的“城市雙修”微改造理念,對西大街、民主街、興華街及中州路老城段沿線街巷實施“微創手術”,既避免“一刀切”式的硬性統一,又保留了老洛陽味道。提升后的民主街獨具特色,青石板的街面,古色古香的灰磚外墻,配以雕花欄桿、仿古屋檐、紅柱和紅燈籠,彰顯河洛古風,已變身為抖音、微博拍客的“網紅”打卡地。老城區還將提升整治延伸至背街小巷,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的基礎上,大力推進門戶節點風貌控制、沿街老舊居住區功能升級和“馬路市場”等的綜合整治。
老城區還把文明城市創建與建設提質有機結合,用“繡花”功夫打造精致老城。針對堵、臟、污、違、差的現象,老城區采取“三力治污、七策治堵、四化治臟、三字治差、四抓治違”等行之有效的辦法,推動“五項治理”取得實質性突破。實施道路亮化、綠化、“三線”入地等市政基礎設施提升改造,營造綠、亮、凈、美、暢的宜居宜游環境。
02 非遺研學游引燃文化老城
隨著研學游的興起,老城區順勢而為,依托深厚文化底蘊,拓展非遺研學體驗項目,推動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全面開啟寓教于娛的文化旅游新模式。
老城區目前有非物質文化遺產26項,其中國家級、省級7項,市級12項,進駐洛邑古城的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項之多。走進洛邑古城,汝陽劉的毛筆制作絕技、雕葉為畫的左丘葉雕、笛簫漆藝坊的傳統民俗樂器體驗、六千劇院的河洛戲曲吟唱……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展示,滿足了游客體驗性、個性化、多樣化需求。
“著漢家衣裳,興禮儀之邦……”在洛邑古城漢服文化體驗館內,講解員正在系統講解漢服的發展歷程。漢服文化的博大精深,加上精彩的歷史故事,引得現場觀眾迫不及待穿上漢服體驗一把。
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來自洛陽市老城區邙山鎮冢頭小學和市第十八中學的130名師生走進洛邑古城,研學歷史文化,探訪河洛非遺,開啟了一場穿越古今的洛陽文化尋“味”之旅。研學課堂上,導師風趣幽默,旁征博引,通過“黃帝建都”“定鼎洛邑”“神都洛陽”等歷史典故,生動地講述了洛陽古老厚重的歷史文化。
03 文藝范兒競相“綻放”魅力老城
文峰峻舉,新潭碧波,亭臺樓閣在煙雨朦朧的水色倒影中如詩如畫,令人流連不已。氣勢磅礴的宮廷樂舞,莊嚴肅穆的拜塔儀式,悅耳清脆如玉珠走盤的琵琶獨奏……洛邑古城內各色表演異彩紛呈,讓游客通過浸入式體驗,感受文化的魅力。
老城區依托洛邑古城景區優勢,在文化挖掘、展示方面下足功夫,不斷推出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旅游觀賞與體驗活動,策劃開發了一批展示性、觀賞性、參與性強的實景歌舞和文峰塔夜間燈光秀等演藝產品,形成了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文化展示基地,讓游客在欣賞古樸景致的同時,感受與眾不同的老城文化魅力。
“五一”假期,2019花傾城·街頭音樂節在洛邑古城唱響。鼉鼓、尺八、口弦等樂器亮相古街小巷演繹東方古韻,民謠、流行、R&B、鄉村音樂隨處可聞,引得游客紛紛參與體驗、即興互動。音樂節以音樂演繹街頭文化、用情懷講述古城故事的新穎形式,讓流行音樂“牽手”文化旅游,使老城變得時尚、年輕,更具文藝范兒。
音樂節只是洛邑古城眾多文化活動中的一個。近年,隨著龍族后裔·跑步去尋根活動、昆侖決·城市英雄搏擊賽、河洛大鼓爭霸賽、古城攝影展、千人旗袍秀、青島啤酒節、噠噠電音節、洛陽百年記憶精品展、己亥洛陽漢服花朝節、第三屆河洛文化大集等眾多大型文化活動在古城輪番上演,現代氣息與傳統文化相互交織,古樸老城煥發“年輕態”。
04 產業融合發展助推活力老城
為迎接第37屆牡丹文化節,位于老城區邙山鎮的國際牡丹園舉行了法式花園竣工揭牌儀式,法國圖爾市市長到場參加活動。法式花園的竣工對于老城區搭上中法長期友好關系平臺列車,深化在產業經濟、文化旅游、農林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有著積極和深遠的意義。
近年,老城區委、區政府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相關產業發展。2018年,總投資1050萬元的萬景祥牡丹產業園一期建設項目完工,完成了牡丹糕餅、牡丹籽油和牡丹風味固體飲料三條生產線的試運行,建成牡丹產品研發中心。
“今年以來,市場代理經銷商不斷催貨要貨,公司電商出貨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線上線下一片忙碌。”萬景祥牡丹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廣全高興地說。萬景祥牡丹產業園一期項目帶動周邊200多人直接就業,通過采摘牡丹花和牡丹籽間接帶動1000多人就業,達成合作協議聯社28家。牡丹文化節期間,萬景祥牡丹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牡丹產品成為眾多游客首選的“洛陽禮”和“伴手禮”。
在萬景祥牡丹產業園的示范和引領帶動下,老城區特色文化產業煥發勃勃生機,各項事業發展欣欣向榮,正向著特色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路上跨步前進。
老城區以全域旅游為載體,著力推進文旅融合,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的“五一”小長假,老城區共接待游客36.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約3064.5萬元。老城,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蘊、現代城市繁榮昌盛于一體的古城新區,正譜寫著以文化城、以業興城、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 洛陽28家景區對現役軍人家屬出臺免費政策 2019/5/30 9:44:41
- 洛陽:加快從“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轉型 2019/5/8 11:16:24
- “中國牡丹花都”洛陽 擦亮“花名片” 催生“花經濟” 2019/5/8 11:15:41
- 五一假期,洛陽接待游客320.55萬人次 2019/5/8 11:15:06
- 洛陽:第三屆河洛文化大集落幕 5天吸引游客近15萬人次 2019/4/23 1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