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遺亮相“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專題宣介會主題展 講述鄉(xiāng)村振興故事
http://www.b6man.com 2019/7/3 9:54:45 來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點擊:次
6月27日下午,“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專題宣介會主題展在鄭州市黃河迎賓館舉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qū)采取動靜結合的展示方式,緊扣“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活動主題,精心設計每個互動環(huán)節(jié)和每件展示作品,讓來自全球35個國家、26個政黨的200多名外國友人從多個角度體驗、感知河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活動引起國內外嘉賓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
推介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qū)內,90后非遺傳承人暢楊楊剪出活動主題,隨著剪刀的舞動,紙屑翻飛,一幅栩栩如生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剪紙畫在暢楊楊手中一氣呵成,引現場嘉賓紛紛點贊。“我剪的這幅作品以天安門為主圖,天安門上剪出此次會議主題,四周以牡丹盛開,龍鳳騰飛,人民跳起歡快的秧歌,寓意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拼搏進取,走向繁榮幸福的美好生活。”暢楊楊告訴記者,今天他向世界各國來賓展示河南技藝,讓大家看到河南既有優(yōu)秀傳統歷史,并且告訴世界,如今河南的青年人正在傳承這份厚重文化。這種簡單的剪紙方式展示國人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祝福,這讓外國來賓感到神奇。在現場,暢楊楊還向來賓們贈送了各式剪紙窗花并現場即興為來賓剪出肖像作品。
展廳的各個展臺還擺放著距今400多年的秦氏絹藝、生動逼真的鎮(zhèn)平玉雕、造型各異的鈞瓷花瓶、歷史感濃厚的青銅器復制品。新鄉(xiāng)面塑、做工繁雜的絞胎瓷、清化竹編、洛寧竹編、劉騰龍毛筆……博大的河南文化,吸引世界各國嘉賓目光。
此次活動展示了河南省鄉(xiāng)村振興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風貌,重點展示我省在鄉(xiāng)村振興工作中傳統工藝振興成果,凸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助力脫貧攻堅上的積極作用,選擇最具河南特色、最具現代設計和審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創(chuàng)意產品和作品進行展示,在構想和設計中運用創(chuàng)新、立體思維、國際視野,最大限度的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的生動實踐和突出成效,讓世界領略中原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進國際社會對于河南省委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部署成功實踐和取得成果的認識與理解。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使外國友人近距離接觸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出彩中原綻放新的光彩。
附:展區(qū)內容介紹
一、動態(tài)展演項目
1.汴京燈籠張
汴京燈籠張產于開封,造型別致,色彩艷麗,制作精良,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張俊濤,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生于彩燈世家,創(chuàng)建有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
2.孟津剪紙
剪紙作為一種古老的造型藝術,廣泛存在于河南城鄉(xiāng)的節(jié)日、禮儀及日常生活中,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暢楊楊,1991年出生,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地域風格濃郁。
3.麥稈畫
麥稈畫歷史悠久,做工精細,藝術感染力強。河南盛產小麥,有創(chuàng)作麥稈畫的歷史和資源。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聶遠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作品既保持了古色古香的韻味,又貼合現代審美需求。
4.香包
香包是中國傳統布藝,外形多樣,做工精細,內裝香料,氣味芳香,既可驅蟲祛病,又有祈福的美好祝愿。
趙海亮,鞏義市香包傳承人,作品以當地紅葉、牡丹等為表現題材,工藝精細,香味獨特。
5.牡丹畫
牡丹畫是以牡丹為題材的傳統中國畫流派。牡丹被稱為花中之王,河南洛陽作為牡丹之城,有著“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
謝麗萍,從事牡丹繪畫四十余年,被譽為“牡丹仙子”。
6.茶制作技藝
信陽毛尖為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成品外形緊細圓直、尖露白毫,茶湯嫩綠明亮,香味高長、鮮爽且回味甘甜,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菊花茶、牡丹茶是使用菊花、牡丹花為原料制成的花草茶,味芬芳,口感好,同時還有調節(jié)身體的保健功效。
7.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
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始于北宋,構圖飽滿,線條簡練,造型夸張,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8.甲骨文雕版印刷
甲骨文雕版印刷將甲骨文、雕版印刷、生肖文化相結合,讓觀眾親身體驗這一古老而有趣的技藝。
9.豫劇
豫劇是河南地方戲劇種,屬梆子腔體系,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扮相俊美,表演形式質樸通俗、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來自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的郭曉鵬、孫貝貝兩位演員進行現場表演。
10.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中國武術的杰出代表,它以武術技藝和套路為表現形式,以禪宗智慧為文化內涵,追求“禪武合一”的崇高境界。具有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來自少林寺武僧團的延淀、延宸兩名武僧進行現場表演。
二、靜態(tài)展示項目
1.鈞瓷
鈞瓷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造型典雅端莊,釉色渾厚凝重,色彩千變萬化,開片錯落有致,紋路蜿蜒曲折,窯變是其神韻所在,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品包括任星航、楊志、苗長強、孔相卿、劉建軍、周松建等傳承人及中原手造·壺倉作品。
2.汝瓷
汝瓷被譽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器型簡練雅致,釉色清雅青穆,釉質厚如堆玉,體現了中國人純粹的文化品格和極高的審美眼光,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品包括孟玉松、王君子、朱文立、王振芳等傳承人作品。
3.唐三彩
距今1300多年,始于中國唐代,造型豐腴端莊,色彩絢麗燦爛,被譽為“東方藝術瑰寶”,受到人們的珍愛,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品為國家級傳承人高水旺作品。
4.三彩釉畫
三彩釉畫是在洛陽三彩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的以平面為主的藝術品。注重對窯變和釉色流動的控制,色彩豐富而千變萬化,瑰麗多姿。
展品為郭愛和作品。
5.牡丹瓷
洛陽牡丹瓷是當地牡丹文化與陶瓷技藝有機結合。采用雕塑造型、鏤空捏花、裝飾刻印、顏料釉色等陶瓷傳統技藝,被譽為“永不凋謝的牡丹花”。展品為李學武作品。
6.鎮(zhèn)平玉雕
距今2000多年,始于中國漢代,所用原料主要是中國四大玉石之一的南陽獨山玉,鎮(zhèn)平玉雕以雕刻細膩,造型新穎而著稱,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品為國家級傳承人仵海洲作品。
7.青銅器復制品
河南青銅冶鑄業(yè)歷史悠久,不斷發(fā)展,精品迭出。當代藝人采用傳統工藝復制了大量古代青銅藝術品,蓮鶴方壺、“婦好”鸮尊等,古樸典雅,形象逼真。展品為河南司母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作品。
8.絹藝
“秦氏絹藝”是用絹質材料手工制作的工藝品,工藝繁雜,做工細膩。代表作品為“蟈蟈白菜”,F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品為省級傳承人秦三杰作品。
9.竹編
清化竹編及洛寧竹編均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是以竹子為原材料進行手工編織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具有獨特的工藝性和技術性。
10.當陽峪絞胎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瓷泥采用獨特的絞胎手工技法相間揉合制胎成型、焙燒而成。因瓷器花紋由胎而生,內外相通,里外相透,一胎一面,不可復制,也被稱之為“編出來的瓷器”。展品為國家級傳承人柴戰(zhàn)柱作品。
11.毛筆制作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毛筆制作經過多道純手工工序,工藝流程復雜,成品毛筆筆鋒飽滿圓潤,堅柔相宜,書寫流利自如,具有較高的觀賞和實用收藏價值。展品為省級傳承人劉騰龍作品。
12.面塑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是以糯米、面粉為主料,調和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人物、動物、植物、器皿、道具等栩栩如生形象的一種造型藝術。展品為省級傳承人劉玉偉作品。
推介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qū)內,90后非遺傳承人暢楊楊剪出活動主題,隨著剪刀的舞動,紙屑翻飛,一幅栩栩如生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剪紙畫在暢楊楊手中一氣呵成,引現場嘉賓紛紛點贊。“我剪的這幅作品以天安門為主圖,天安門上剪出此次會議主題,四周以牡丹盛開,龍鳳騰飛,人民跳起歡快的秧歌,寓意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拼搏進取,走向繁榮幸福的美好生活。”暢楊楊告訴記者,今天他向世界各國來賓展示河南技藝,讓大家看到河南既有優(yōu)秀傳統歷史,并且告訴世界,如今河南的青年人正在傳承這份厚重文化。這種簡單的剪紙方式展示國人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祝福,這讓外國來賓感到神奇。在現場,暢楊楊還向來賓們贈送了各式剪紙窗花并現場即興為來賓剪出肖像作品。
展廳的各個展臺還擺放著距今400多年的秦氏絹藝、生動逼真的鎮(zhèn)平玉雕、造型各異的鈞瓷花瓶、歷史感濃厚的青銅器復制品。新鄉(xiāng)面塑、做工繁雜的絞胎瓷、清化竹編、洛寧竹編、劉騰龍毛筆……博大的河南文化,吸引世界各國嘉賓目光。
此次活動展示了河南省鄉(xiāng)村振興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風貌,重點展示我省在鄉(xiāng)村振興工作中傳統工藝振興成果,凸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助力脫貧攻堅上的積極作用,選擇最具河南特色、最具現代設計和審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創(chuàng)意產品和作品進行展示,在構想和設計中運用創(chuàng)新、立體思維、國際視野,最大限度的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的生動實踐和突出成效,讓世界領略中原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進國際社會對于河南省委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部署成功實踐和取得成果的認識與理解。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使外國友人近距離接觸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出彩中原綻放新的光彩。
附:展區(qū)內容介紹
一、動態(tài)展演項目
1.汴京燈籠張
汴京燈籠張產于開封,造型別致,色彩艷麗,制作精良,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張俊濤,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生于彩燈世家,創(chuàng)建有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
2.孟津剪紙
剪紙作為一種古老的造型藝術,廣泛存在于河南城鄉(xiāng)的節(jié)日、禮儀及日常生活中,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暢楊楊,1991年出生,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地域風格濃郁。
3.麥稈畫
麥稈畫歷史悠久,做工精細,藝術感染力強。河南盛產小麥,有創(chuàng)作麥稈畫的歷史和資源。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聶遠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作品既保持了古色古香的韻味,又貼合現代審美需求。
4.香包
香包是中國傳統布藝,外形多樣,做工精細,內裝香料,氣味芳香,既可驅蟲祛病,又有祈福的美好祝愿。
趙海亮,鞏義市香包傳承人,作品以當地紅葉、牡丹等為表現題材,工藝精細,香味獨特。
5.牡丹畫
牡丹畫是以牡丹為題材的傳統中國畫流派。牡丹被稱為花中之王,河南洛陽作為牡丹之城,有著“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
謝麗萍,從事牡丹繪畫四十余年,被譽為“牡丹仙子”。
6.茶制作技藝
信陽毛尖為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成品外形緊細圓直、尖露白毫,茶湯嫩綠明亮,香味高長、鮮爽且回味甘甜,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菊花茶、牡丹茶是使用菊花、牡丹花為原料制成的花草茶,味芬芳,口感好,同時還有調節(jié)身體的保健功效。
7.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
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始于北宋,構圖飽滿,線條簡練,造型夸張,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8.甲骨文雕版印刷
甲骨文雕版印刷將甲骨文、雕版印刷、生肖文化相結合,讓觀眾親身體驗這一古老而有趣的技藝。
9.豫劇
豫劇是河南地方戲劇種,屬梆子腔體系,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扮相俊美,表演形式質樸通俗、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來自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的郭曉鵬、孫貝貝兩位演員進行現場表演。
10.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中國武術的杰出代表,它以武術技藝和套路為表現形式,以禪宗智慧為文化內涵,追求“禪武合一”的崇高境界。具有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來自少林寺武僧團的延淀、延宸兩名武僧進行現場表演。
二、靜態(tài)展示項目
1.鈞瓷
鈞瓷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造型典雅端莊,釉色渾厚凝重,色彩千變萬化,開片錯落有致,紋路蜿蜒曲折,窯變是其神韻所在,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品包括任星航、楊志、苗長強、孔相卿、劉建軍、周松建等傳承人及中原手造·壺倉作品。
2.汝瓷
汝瓷被譽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器型簡練雅致,釉色清雅青穆,釉質厚如堆玉,體現了中國人純粹的文化品格和極高的審美眼光,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品包括孟玉松、王君子、朱文立、王振芳等傳承人作品。
3.唐三彩
距今1300多年,始于中國唐代,造型豐腴端莊,色彩絢麗燦爛,被譽為“東方藝術瑰寶”,受到人們的珍愛,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品為國家級傳承人高水旺作品。
4.三彩釉畫
三彩釉畫是在洛陽三彩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的以平面為主的藝術品。注重對窯變和釉色流動的控制,色彩豐富而千變萬化,瑰麗多姿。
展品為郭愛和作品。
5.牡丹瓷
洛陽牡丹瓷是當地牡丹文化與陶瓷技藝有機結合。采用雕塑造型、鏤空捏花、裝飾刻印、顏料釉色等陶瓷傳統技藝,被譽為“永不凋謝的牡丹花”。展品為李學武作品。
6.鎮(zhèn)平玉雕
距今2000多年,始于中國漢代,所用原料主要是中國四大玉石之一的南陽獨山玉,鎮(zhèn)平玉雕以雕刻細膩,造型新穎而著稱,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品為國家級傳承人仵海洲作品。
7.青銅器復制品
河南青銅冶鑄業(yè)歷史悠久,不斷發(fā)展,精品迭出。當代藝人采用傳統工藝復制了大量古代青銅藝術品,蓮鶴方壺、“婦好”鸮尊等,古樸典雅,形象逼真。展品為河南司母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作品。
8.絹藝
“秦氏絹藝”是用絹質材料手工制作的工藝品,工藝繁雜,做工細膩。代表作品為“蟈蟈白菜”,F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品為省級傳承人秦三杰作品。
9.竹編
清化竹編及洛寧竹編均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是以竹子為原材料進行手工編織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具有獨特的工藝性和技術性。
10.當陽峪絞胎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瓷泥采用獨特的絞胎手工技法相間揉合制胎成型、焙燒而成。因瓷器花紋由胎而生,內外相通,里外相透,一胎一面,不可復制,也被稱之為“編出來的瓷器”。展品為國家級傳承人柴戰(zhàn)柱作品。
11.毛筆制作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毛筆制作經過多道純手工工序,工藝流程復雜,成品毛筆筆鋒飽滿圓潤,堅柔相宜,書寫流利自如,具有較高的觀賞和實用收藏價值。展品為省級傳承人劉騰龍作品。
12.面塑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是以糯米、面粉為主料,調和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人物、動物、植物、器皿、道具等栩栩如生形象的一種造型藝術。展品為省級傳承人劉玉偉作品。
作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通訊員:
(責任編輯:張樹坤)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 宋麗萍:強化使命擔當 奮力開拓進取 積極投身建設文化和旅游強省 2019/7/2 15:53:00
- 豫劇現代戲《重渡溝》在省人民會堂上演 王國生陳潤兒等觀看 2019/7/2 11:09:13
- 中州國際酒店管理集團蟬聯 “中國飯店集團60強” 2019/7/2 11:07:43
- 全省文化和旅游脫貧攻堅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新縣召開 2019/7/2 11:05:14
- “河南紅色旅游活動季”在新縣啟動 四條經典紅色游線路發(fā)布 2019/7/2 11: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