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逵鬧汴京(圖片來源網(wǎng)絡,與原文無關)
大齡未婚青年是當今社會的一道景觀,不少晚婚者自詡“單身貴族”,F(xiàn)在似乎越是大都市,“待字閨中”者就越多。
其實翻看歷史,早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國都,就不乏“單身貴族”的身影了。在并無晚婚國策的古代,緣何冒出眾多剩男剩女呢?筆者以為,宋人的晚婚,根源在于科舉制度和禁欲主義。
宋朝是科舉制度最鼎盛時期,考試取士為朝廷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勝出者即飛黃騰達名利雙收,致使人們把趕考入仕作為人生奮斗的終極目標。連宋真宗趙恒都在詩中表達了這層意思:“富家不用賣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皇帝力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處世哲學,告誡人們?yōu)橐怀堑冢伪丶敝⑵弈兀榱嗽跁姓业?ldquo;顏如玉”、“黃金屋”,人們臥薪嘗膽寒窗苦讀,“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不少學子的誓言,如此“年年不第年年考”,便造就了眾多未婚大齡青年乃至大齡壯年。這也影響了大宋的女士們,“女怕嫁錯郎”,既然做官的吃香,大家閨秀們便擠破頭爭當“官夫人”,這就造成宋朝特有的“榜下捉婿”怪圈。
所謂“榜下捉婿”,即在發(fā)榜之日各地富紳全家出動,爭相挑選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無異于“拉郎配”,坊間稱其“捉婿”。“捉婿”者中不乏高官。新科進士高清,品學平平,宰相寇準卻將侄女嫁給他?芘篮螅硪晃辉紫嗬钽煊謱⑴畠簽樗m(xù)弦,時人稱這些人“天子門生宰相婿”。當然,也有不媚權勢的及第者,高宗時奸相蔡京就在“榜下捉婿”時遭挫:他想把女兒嫁給新科進士傅察,遭傅婉拒,令蔡大不快。年復一年的官場博弈,讓無數(shù)讀書人熬掉了青春熬白了頭!有位叫韓南的書生,多年苦讀終于考中進士,便有人來“捉婿”。他并不回絕,卻寫了首詩奉上:“讀盡文書一百擔,老來方得一青衫。媒人卻問余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原來該士子已高齡73歲了!可見當時“捉婿”市場與官場一樣,供不應求貨源奇缺,能搶到好女婿者極少,搶不到的只好苦等,長此以往,自然等出一批“大齡女”來。
“單身貴族”在江湖上更大有人在。汴京城80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威震四海,38歲時被奸相高俅陷害,發(fā)配滄州前寫下“休書”云:“自蒙泰山錯愛,將令愛嫁事小人,已經(jīng)三載……”可見林教頭35歲才與林娘子結(jié)親。另一位禁軍教頭王進,也相貌堂堂,娶個“美眉”自不在話下,卻年過不惑而獨身。綠林中常以“相貌堂堂強壯士,未侵女色少年郎”作為對處男的贊賞,認為遠離女色才是頂天立地的真英雄。魯智深出家后仍凡心不改喝酒吃肉,但智真長老卻說他最有佛性,為什么?蓋因智深遠離女色,即使身處汴梁城這花花世界,也絕無邪念,僅此足可“一俊遮百丑”了!風風火火的李逵頭腦簡單,但心如古井,對女性更有天生的排斥感,他見宋江在汴京城與妓女李師師飲酒,怒不可遏吼道:“我當初敬你是個不貪色欲的好漢,你原來是酒色之徒。殺了閻婆惜,便是小樣;來東京養(yǎng)李師師,便是大樣……我早做早殺了你,晚做晚殺了你!”說著不分青紅皂白掄起板斧就要向他一向尊重的大哥砍去……憑此個性,李逵不當“獨身主義者”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