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造字,已是路人皆知了,但究竟造了多少個字,卻不是一般人能夠回答的,傳統(tǒng)的說法,一說十八字,一說二十一字,或在兩者之間。但據(jù)“唐書藝文志”記載,有“武氏字海”一百卷,現(xiàn)已亡佚,其中到底有多少字是武氏所造,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這些字大體可用一首詩概括為“照國年天授,載初吹圣人。君臣證世正,地戴日月星。”除了這20個遺字外,“卍”(讀萬音)其實也是武則天時期的造字。它代表著吉祥萬德的意思,在中國古文中是非常吉利的一個字。但是由于其書寫與納粹標(biāo)記“卐”極其相似,容易被誤認(rèn)。
17個字依次是:照、臣、君、月、年、日、星、載、圣、人、初、授、證、天、地、正、國。
舉例如下:
曌、瞾:讀音為『趙 ㄓㄠ\』,字義是『照耀』,日月當(dāng)空就是『照』。
囝、囡:讀音為『ㄋㄢ』,字義是『兒女』,家中的子女就是『兒女』。
埊:讀音為『地』,字義是『大地』,有山有水有土就是『地』。
圀:讀音為『國』,字義是『國家』,[四]+[方]就是『國』。
玍:讀音為『互』字義是『人民』,人在土地上就是『人民』。
缶:讀音為『否』字義是『中正』,人在山上雙手平身就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