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財神年畫中,有文官打扮,頭戴宰相帽,五絡長須,手持如意,身著鱗袍,足蹬元寶的財神,為文財神比干。一代忠臣比干又怎么變成文財神的呢?
比干是商殷紂王的叔父,為人忠耿正直。比干見紂王失政,暴虐無道,十分著急,常常直言勸謙。紂王不但聽不進去,而且愈來愈討厭這位叔父,再加上妲己在一旁使壞,有一次出于強諫,諫得紂王大怒,道:“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竅,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七個竅”!說完叫人當場把比干剖開了膛,挖出心來,看看是真還是 假。此事載于《史記·殷本記》。比干是我國上古時期最早、也最有名的忠臣,后代世俗將其奉為財神,當是因他心地純正,率直無私。民間將一些歷史人物奉為具有某種功能的神明,有時并不一定與其生平、身份有關(guān)系,多數(shù)出自民間對他們的懷念和崇敬。
比干成為財神,并非本人是個頭號財主。民間流傳著這種說法:比干怒視紂王,自己將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宮,來到民間,廣散財寶。他雖然沒了心,但因吃了姜子 牙(曾化裝成老翁)送給他的靈丹妙藥,并不曾死去。因為 沒了心,也就無偏無向,辦事公道,所以深受人們愛戴、稱贊。當時,在比干手下作買賣者,都沒有"心眼兒",大家公 平交易,誰也不會坑騙誰。自古道"無面不好"把比干這位老幼都無欺的君子立為財神,人人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