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向往熱情之國意大利,更向往“世界之都”——羅馬,但他們也常常向記者抱怨,羅馬實在太大了,可看的東西又多,好比一個變化無窮的萬花筒,讓人不知從何下手。每當(dāng)這個時候,記者都會向他們推薦一種既省時又浪漫的觀光方式:跟隨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的腳步,沿著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影片《羅馬假日》中的路線,在羅馬這個既充滿文化氣息又羅曼蒂克的古都,過一個完整的陽光假日。
馬爾他街仍然是那樣寧靜,兩側(cè)的小店鋪依然古色古香,古玩店、小畫廊、手工作坊依然相鄰為伴,如果安妮公主回來,一定會找到當(dāng)年的感覺。熟悉羅馬的人都知道,馬爾他街歷來是羅馬文人喜歡聚集的地方,意大利著名的電影大師費里尼生前就住在這條大街上。
距馬爾他街只有幾步之遙的便是當(dāng)年讓安妮公主十分著迷的西班牙廣場。文壇巨匠拜倫、歌德、安杰里科、考夫曼、巴爾扎克、司湯達(dá)、安德遜等名人都曾在廣場附近的街上居住過,英國詩人濟慈就是在大臺階靠右邊的那間屋子里與世長辭的。
在喬和他的同事陪同下,安妮公主也曾登上過這些通往三位一體山丘的著名大理石臺階。它們由建筑師德·桑蒂斯和斯佩基設(shè)計,這兩人同時還是西班牙駐羅馬教廷大使館官邸的設(shè)計者,西班牙廣場便由此得名。半個世紀(jì)以來,大概沒有哪處的石階能如此風(fēng)光無限引人注目,簡直就是羅馬文化活動的天然舞臺:每年春季這里擺滿了盛開的杜鵑花,成為花的世界;到了夏天,這里又成為展示意大利時裝的天然舞臺,來自世界各地的名模身著霓裳款款而下,將人們帶入炫目而神奇的意境。
大臺階對面的水道大街入口處坐落著當(dāng)年安妮公主品嘗意大利咖啡的地方——格雷科咖啡館,不過若今天你來到這里,能夠品味的決不止是香醇的咖啡,這條街現(xiàn)已成為羅馬名牌時裝大都會,瓦倫蒂諾、費雷、范思哲、阿爾馬尼等品牌都在這里設(shè)了專賣店。一圈走下來,繽紛的顏色、亮麗的櫥窗、時髦的人群,真是耀眼奪目、應(yīng)接不暇。安妮公主離開西班牙廣場之后,與喬來到了被稱為羅馬噴泉之最的“許愿泉”。多少世紀(jì)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若你能背向噴泉朝水池中投中一枚硬幣,就可以重返羅馬,所以這里永遠(yuǎn)都游人如織。這座噴泉始建于1730年,正式完工花了30多年時間,真是讓人驚嘆。這30年都花在塑造海神的形象上了:海神內(nèi)篤諾站在海貝上,邁著穩(wěn)重而莊嚴(yán)的步伐,海貝由兩匹海馬牽引著,它們分別象征著平靜和波濤洶涌的大海。
離開許愿泉、經(jīng)過當(dāng)年墨索里尼曾發(fā)表參戰(zhàn)宣言的威尼斯廣場和真理之口廣場,安妮公主來到了羅馬的象征——大斗獸場。當(dāng)年這里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劇場,意大利語稱為“科洛賽奧”(即“龐然大物”的意思)。據(jù)說當(dāng)年建造這個龐然大物時共動用了4萬奴隸,建成竣工的慶祝活動持續(xù)了100天,殺死了5000頭猛獸,有上百名角斗士喪生。整個劇場可以容納至少5萬名觀眾,但一年四季的游客還是天天在售票處排起長龍。
追隨安妮公主腳步的最后一站,就是位于臺伯河畔的天使古堡了。這里其實是公元139年建成的一座皇帝陵園,只是由于羅馬多次受到外族人侵襲,而這個建筑堅固易守,后來就多被用做防御性堡壘了。天使古堡與梵蒂岡只有幾百米之遙,為此,在教皇受到戰(zhàn)爭威脅時,這里曾經(jīng)是教皇的避難所。它與梵蒂岡之間有一條暗道相通,遇到危險時,教皇可通過這一通道從梵蒂岡潛入這座堡壘。
天使古堡是灰姑娘安妮重新成為公主前的最后一個場景,緊跟在后面的就是那個比較悲傷的結(jié)尾了。不過您游覽的腳步應(yīng)該不會在悲傷中停止,羅馬永遠(yuǎn)都像個巨大的寶庫,等待著您實現(xiàn)許愿泉前的愿望——再一次來到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