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確是一個旅游圣地——巴黎鐵塔、羅浮宮博物館、凱旋門、巴黎圣母院……很多很多的一流景點,當然還有老佛爺百貨公司,以及無數(shù)的名店和無數(shù)的名牌貨品,可是,跟你戀上的,一定不是這些東西,也不僅是牽

著你手的那位,而是巴黎空氣里所盛載著的一股濃而不膩的詩情、畫意。
巴黎的畫意來自建筑
我雖對建筑一無所知,卻能深切感受到所有建筑都和四周的自然風景融和在一起。法國人的保育功夫當然一流了,就是新建筑,也刻意和周遭環(huán)境配套。這與我在香港見慣的“唯我獨高”、“唯我獨大”、“唯我獨特出”的風格太不一樣了。隨便一幢民房,都清清爽爽地隨意擱在一旁。例如在蒙瑪特(Montmartre)游人雖多,也有不少小販或街頭藝人,但風格是那么一致,氣氛是那樣寧靜。道旁不經意處,就有一角葡萄園;深巷之中,就有各式時花。
巴黎被稱為花都,卻絕不會令人眼花繚亂,有的,只是那種紛陳而統(tǒng)一的自由組合。

巴黎的詩情來自“任你行”的散漫
到巴黎,一定要懂得不定行程,隨意而行,亂碰亂撞,才能感受它的詩情。金錢是不須多的(除非你的目的是搶購),但時間必須充裕。
清晨的巴黎街道上散發(fā)著面包香氣。天還沒亮透,店主就將一大盒一大盒各式面包放上陳列架,朱古力酥、牛角包、蝴蝶酥,香氣四溢。趕著上班的,以及貪婪地珍惜每一分鐘巴黎行的我們,精神都為之一振。大家停下來買一個,喝一杯咖啡,然后開始感覺良好的一天。想起香港快將式微的面包小店,想起在香港天天吃從超市買回來已經包裝好的面包,真有留在巴黎住的沖動。
走在巴黎街上,你會感覺輕松,因為沒有人理會你?呻S意拍照,任意瀏覽。倦了,隨便找個露天咖啡座坐坐,或坐在路旁的階梯上,或索性憑一張“全日通”進入地鐵“游車河”。巴黎的地鐵和倫敦的一樣,隨時誤點、改道或停駛。大家看了或聽見告示,就乖乖的下車、轉車或轉乘其他交通工具。要是在香港,乘客肯定鼓噪,而且肯定成為當天新聞頭條!為什么?因為香港人絕對認同“時間就是金錢”。
巴黎是個要細心地慢慢品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