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說過,“當我想以另一個字來表達音樂時,我只找到了維也納;而當我想以另一個字來表達神秘時,我只想到了布拉格”。的確,在歐洲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里,布拉格是一個嵌在歐洲心臟的神秘之城,高聳在城市天空里的哥特式、巴洛克式、羅馬式或文藝復興式尖塔,遠近交迭,在老城區(qū)錯綜復雜的石板小巷里,呈現(xiàn)出一股蕭瑟至極的神秘。
穿過老城廣場和查理大橋相反的另一個方向,經過兩個紅綠燈路口,就是布拉格充滿現(xiàn)代感的新城區(qū)。但屬于這一塊的新城區(qū)并不大,只是一個草草的“丁”字形,步行街、賭場、各種形式的酒吧,換錢的“change”,大多都集中在這里。由于捷克的商鋪普遍在下午4點半左右就結束營業(yè),因此這一片區(qū)域連同老城廣場,也可能是布拉格夜生活最豐富的地方了。
如果說白天的布拉格,是城堡教堂和高高聳立的尖塔帶來的神秘,那么晚上的布拉格,就是一片燈紅酒綠的神秘了。1968年,蘇軍占領下的捷克首都布拉格,昆德拉筆下的外科醫(yī)師托馬斯游戲人間,畫家薩賓娜是最了解他的情人。但托馬斯出外看診,碰到生命中惟一讓他許下允諾的特麗莎,從此開始在愛情和性愛中糾纏。時局如此惡劣,生命如此沉重,心靈還能以什么承受任何再怎么輕的重量?特麗莎不明白為什么伊人能如此不改常態(tài),而夜色里的布拉格,或許能給追詰者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