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法國的時候,對他們熱情洋溢的問候方式很不習慣。不管是初次見面還是老朋友,一律擁抱貼臉(他們叫BISOUS),表示友好。呆久了,又漸漸了解:南方人和北方人“BISOUS ”的次數(shù)還不一樣,規(guī)律是:越往南貼的次數(shù)越多,比如在馬賽和蒙比利埃,要左右左右地貼四下,到了巴黎通常兩次就可以了。這也許能從一個側(cè)面說明南部人熱情的性格和閑散的度日方式,一天很大部分時間用在街頭寒暄、擁抱、夸張煩瑣的禮儀上;而到了巴黎則要講究效率得多,不僅親吻次數(shù)精簡到兩次,而且往往是彬彬有禮的“淺嘗輒止”,不像南部人那樣恨不能把你擁抱到喘不過氣來。而且相對南部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熱情勁兒,巴黎人要懂得察言觀色得多。新朋友見面,他們見我是中國女孩,往往會聰明地和我握手,以此代替BISOUS 。
如此禮節(jié),對法國人來說也往往是種麻煩。見過一個南部人去巴黎朋友家玩,見面大呼小叫地擁抱,輪到要貼臉,雙方邊貼邊互相詢問,在幾秒鐘內(nèi)迅速達成默契:“咱們BISOUS 幾下?”“四下?三下?好……”貼臉成了一種非常程式化的必經(jīng)過程,看著也覺得累!
教我們語言的老師也負責教法式禮儀,她告訴我們BISOUS 時一定要發(fā)出“嘖嘖”聲,越大聲越好,表示你的熱情,告訴對方見到他是多么高興?上攵@對我們這些從小循規(guī)蹈矩,以禮儀克制含蓄示人的中國學生而言是多么別扭的一件事!特別是炎熱的夏天,面對一張胖胖的流著油汗的臉,也必須微笑著湊上自己剛剛在家精心打扮好的面頰……
我至今面對初次見面的法國人,還老是忘記主動湊上臉去,有幾次害得對方(特別是男生)空等半天,不知所措!等我回過神來看到對方尷尬的臉,心里叫苦不迭,卻也不好說:“哦,我忘啦,讓我們重新BISOUS 一下吧!”
不過也有學得快的。有一中國女生就非常地入鄉(xiāng)隨俗,熱衷于貼臉問候。遇上法國人倒也算了,麻煩的是遇到同班的中國同學,無論男女也都堅持要一一貼過來,特別讓同班男生頭痛。每每狹路相逢,遠遠望見,偷偷繞道而行。有次四五男生同行回家,不幸被此女撞見,也不管前幾分鐘還見過面,被生生截下要熱情地“互致問候”。于是一個個齜牙咧嘴排成一隊,像等待女皇覲見。
蒙比利埃課程結(jié)束的時候,我們一群中國學生請法國老師吃告別晚宴。結(jié)束的時候,老師一一過來和我們B ISOUS 、道謝、說再會。場面突然有點傷感,還好女老師幽默了一把,她“吻別”一個便評價到:“嗯,這個嘛還不熟練,要多多練習!薄斑@個常和法國人喝咖啡吧?”“這個聲音還不夠響!薄斑@個技巧一流耶!”老師說:“你如果能夠掌握和各式各樣的法國人BISOUS 的分寸,你也就差不多成為了一個地道的法國人!蔽也幌嘈乓粋真正的中國人能把此項技術練就得爐火純青,但我仍然欣賞法國人這種對親朋好友關愛的自然流露。
想起剛到法國時,大家因BISOUS 引發(fā)的種種笑話、煩惱,忽然覺得法國人的這項禮節(jié)雖然煩瑣,而且中國人運用起來又總是那么不自然,卻的確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管什么膚色、什么國籍。當你遭遇突如其來的尷尬時,你也會愛上法式禮儀中不由分說的熱情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