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八年前就人去村空的村莊,長不過800米,寬不過600米,流水將它隔成田野阡陌中的一座小島,高大的老樹和穿插其間的藤蔓又構成一道10米左右厚度的綠墻,看不出一點象征村落的標志,逝去的歲月給它抹上了

一層神秘的色彩。走在從廣東開平市區(qū)到石海村委會的鄉(xiāng)間小道上,如果不是有人指點,你不會相信這里曾經是一個輝煌過的村莊。
58戶人家相繼出走他鄉(xiāng)
這個無人村地屬開平市三埠辦事處勒沖村委會,也叫鄧邊村。按照路人的指引,走過10多米雜草叢生的小徑,便進入了仿佛與世隔絕的無人村。在村口,分左右兩條小路深入村莊,兩邊都被鋪天蓋地的藤蔓掩蔽著。在左邊,有兩個讓人看一眼就無法忘記的東西:一是兩棵高達40多米的碩大木棉樹,已屹立近百年;二是最前面的一幢住宅被一棵粗壯的榕樹霸道地穿墻入室,各個房間被侵蝕得支離破碎。每個游客都要在這里駐足良久。右邊是一片寬闊的百科園,一條隱約羊腸曲徑引你步步深入村中。
據(jù)附近的老人家說,無人村在120多年前就開始有人煙,住過58戶人家,是甄、伍兩姓的“天堂”,其中甄姓人家占了90%。上世紀20年代,僑鄉(xiāng)開平興起漂洋過海創(chuàng)業(yè)風,無人村的青壯年相繼到西方國家淘金。到解放初期,無人村只剩下十多戶人家。當年的“土改”又加速

了這些留守戶的出走,分布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到了1997年,村里只有兩三戶人家居住。
偌大的村莊使剩下的人家倍感孤寂的恐懼,終于想盡辦法到開平市區(qū)和廣州市置業(yè)安家。帶不走的房子和家什就這樣被遺棄在歲月里。
戶與戶之間僅可容納一人穿行
無人村每座住宅都是使用青磚、水泥板、地磚和木板作為建筑材料。在結構上均為兩層,底層中間是大廳,前面是廚房,左右各有一至兩間房。樓上中間設置木屏風,有的在其上擱置神臺。屏風前面有一個長寬各1米左右的方洞,據(jù)說是為了方便樓上與樓下通風用。屋頂除了少數(shù)后來更換成水泥板外,其他的都是瓦蓋。
廳前面沒有正門,左右側各開一個門口出入。戶與戶之間的距離很窄,僅可容納一個大人穿行。外墻用雙磚砌成,并參考了碉樓的模式,雙磚之間留有一個青磚大小的空心,據(jù)說一是為了隔熱,二是為了均衡

支撐力量,比實心墻更堅固耐用。從一樓左側的房間,有一梯可上二樓。二樓地板幾乎全是木板鋪設,連樓梯也是如此。其上走動,清脆的腳步聲數(shù)米可聞。
無人村的建筑頗有清末時期的文化味道。門楣、大廳的墻壁上,多雕有壁畫,以神仙、神話和傳說中的人物或景象為主。在村的北面,有一間名叫“光東書屋”的文化室,是專供村人讀書看報的。進入其中任一座住宅,都會明顯感覺到一種濃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氣氛。
庭園幽深似森林
塵封多年,林中到處長滿了樹木、雜草、藤蔓和荊棘,100多種植物由于多年無人打理,瘋狂地“見縫插針”,遮天蔽日,將整個村隱藏起來。在村中行走,你得小心地撥開擋住視線和路的植物,和在大森林中跋涉沒什么兩樣。
這也使得無人村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生態(tài)園林。龍眼、芒果、洋桃、黃皮等果樹,在雜樹中長得非常茂盛。一些珍貴花卉散發(fā)出陣陣幽香,國家級保護植物欏莎也隨地可見,還有許多筆者不知道名字的中草藥讓人驚嘆不已。許多植物已把一座座住宅整個圍困,爬上屋頂開花結果。
走著走著,或者當你正專心致志地尋找歲月留痕的時候,冷不丁有只大老鼠或野貓從你旁邊竄出來,驚走樹上的鳥兒,把不設防的你嚇一大跳。特別是家家戶戶安放的大型神臺,身處悄無聲息的大廳,令人毛骨悚然。據(jù)附近的村民說,膽小者是不敢進入的,進入的也不敢逗留很久。
Tips
交通:自助游從廣佛高速、佛開高速至開平市水口站下高速,過水口鎮(zhèn)往326國道約12公里入開平市區(qū)。從國道十字路口的市徽孔雀處轉左進入東興大道,前往經過蒼江橋、開平大橋。下橋后繞環(huán)形島往左走約2公里,進入左面的鄉(xiāng)間小路,往前2公里見右面有座碉樓,即是無人村。也可從佛開高速至開平市沙塘站下高速入開平市區(qū)。
美食:開平飲食文化非常豐富,玩累了肚子餓了可以回市區(qū)的餐館吃飯,除了開平的狗仔鵝、五香狗肉、豆腐角、鯽魚粥、煲仔飯等美食膾炙人口,推薦品嘗曙光路紅綠燈處當?shù)厝朔浅M瞥绲啮a魚粥,一魚兩吃,魚肉用瓦罐煲粥,魚骨清蒸,價格為45元/大罐(6人食用),15元/小罐(2人食用)。
住宿:開平有二、三、四、五星級酒店十多家,100元左右的已經很上檔次,幾十元一晚的私人旅館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