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風景秀麗,山水怡人。其中靈山寺景色、故事更是引人入勝。
靈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河南省羅山縣西南部境內,西南分別與信陽縣、湖北省大悟縣交界,東連雞籠山,西鄰雞公山。它含六大景區(qū):靈山寺景區(qū)、逍遙洞景區(qū)、金頂景區(qū)、龍鳳祥林景區(qū)、龍牙寺景區(qū)、九里落雁湖景區(qū)。
靈山,最早叫八山,源于八座主要山峰。其最高峰叫霸山,古人誤以為此峰為縣境最高峰之故。因“八”“霸”音近,后八山被混稱為霸山。此山“每有云氣覆頂必雨,驗之信然”,其中一次高峰叫小靈山,自然與山名吻合,“靈”“霸”二字又同一“雨”頭,故霸山之名漸被靈山取代。
靈山,形成于中生代白堊紀(1.5一0.7億年前),為花崗巖基。這里山體連綿,層巒疊障,溝豁縱橫,年平均氣溫13-15℃。夏季山上山下日溫差7℃,夜溫差15℃。山中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植物類有1000多種。最值得一提的是靈山云霧茶,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中的精品;其次是板栗、中華彌猴桃,為高營養(yǎng)食品,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杜仲、桔梗、七月一枝花等是名貴中草藥。動物種類有1067種190科之多,僅鳥類就達169種,景區(qū)為省級鳥類自然保護區(qū)----董寨林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和二級保護動物白冠長尾雉等。哺乳類動物主要有野豬、野山羊、狼、金錢豹、大靈貓等。
靈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舊時有大小寺院13所,現(xiàn)存2所,其中靈山寺已有兩千年歷史,為佛教傳入中國最早所建寺院之一。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明太祖朱元璋曾到此降香,封當時的主持陳大用為金碧禪師,并親筆為大寺題寫“圣壽禪寺”匾額。現(xiàn)有大殿7層,僧民30余人。農(nóng)歷三月初一廟會,進山朝拜旅游者絡繹不絕。
靈山幾乎景景有傳說,石石有典故。這些傳說和典故與景觀相映生輝,將本來就秀麗、神奇的自然景觀裝點得更加秀麗和神奇。靈山還有一大特點,就是遠近風傳它有求必應,非常靈驗,雖無科學道理,但信者甚眾,有求必應的傳聞頗多,有的求財求運者竟不惜跋涉數(shù)千里之遙。
回眸青山---“睡美人”
漢朝末年,九里關一帶為一古鎮(zhèn),直通往楚國(今湖北)古鎮(zhèn)上有一大戶人家,膝下無子,抱養(yǎng)一女,幼名落雁,落雁生得活潑聰明,深得其父喜愛。落雁長至十六歲時,已落得亭亭玉立,十分標致,用沉魚落雁之美來形容無過而不及,凡見過落雁之人,無不為之傾倒。落雁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僅其貌美,而其才也佳,因此前來為她說媒的人踢破了門檻。她在擇婿時,出了一副對聯(lián)“河南南、湖北北、雄關九里”次日把這副對聯(lián)公布于眾,若能對出下聯(lián)者,落雁就與之成親,結果,許多才子、秀才們都紛紛前來對此下聯(lián),遺憾的是無一人能對出下聯(lián),前來的人大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她說:吾未得此聯(lián)者,終身不嫁也。多年過去了,落雁還沒等到對出此聯(lián)的人。傷心絕望的落雁哭了三天三夜,流出的眼淚拋灑在九里關。后來落雁到靈山寺出家為尼。據(jù)說落雁死后化作一座青山,人們把這座青山稱為“睡美人”,千百年來,她一直守護在九里關,孤守著她曾經(jīng)傷落淚的九里關。后人為紀念落雁,就把落雁曾經(jīng)拋灑傷心淚的九里關旁的這座湖泊稱為九里落雁湖。
交通:景區(qū)西距京廣鐵路和107國道40公里,東至京九鐵路50公里,北到南信(陽)葉(集)路10公里,京(北)珠(海)高速公路從靈山腳下通過;有羅山—靈山、伍家坡—靈山、雞公山—靈山、大悟—靈山四條公路交匯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