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zhèn)里的明清建筑
古鎮(zhèn)山樂堂里的木雕花了7年方才完工
■點擊理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泵鞔娜藯钌鞯倪@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被羅貫中收入了他的《三國演義》,實為點睛之筆。而如此豪邁且提綱挈領的詞句用在富春江畔的這個小鎮(zhèn)上竟然也是出奇的貼切,“三分天下有其一”,這里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后裔們的聚居地,一千八百六十年來,這里依舊延續(xù)著屬于孫氏自己的“演義”。
■地理位置:
龍門古鎮(zhèn)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仙霞嶺余脈的龍門山下。
古鎮(zhèn)人家
殘破的交椅述說著曾經(jīng)有過的光輝歲月
■自然景觀★★★★
東漢名士嚴子陵曾游龍門,觀江水潺潺,山勢巍然,嘆曰:“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古鎮(zhèn)因此得名。元代“元四家”之首黃公望之《富春山居圖》為山水畫之曠世杰作,描寫的就是坡陀起伏,林木森秀的富春江秋色。鄉(xiāng)關何處,江南古鎮(zhèn)總是以山澗叮咚、半壁蒼苔,粉墻黛瓦提煉出了家的插圖:經(jīng)歷過榮辱紛爭,大浪淘沙之后的平靜和淡泊,沒有喧鬧,不被覬覦。唯有春江夕照,遠山如黛,只把金戈鐵馬,換作了一屋閑書,半日悠閑。
■人文景觀★★★★★
這個擁有2600余戶,7000余人口的古村落中有90%的人姓孫,亦是三國吳大帝孫權后裔最大的聚居地。自司馬氏滅吳,孫氏后人散落,唐代大中年間開始逐漸回歸富春故里。從公元980年,龍門孫氏始祖孫忠首遷龍門至今,已有十個世紀,輩分從最高為孫權第49輩孫,最小的則是第65輩。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當年的沙場點兵、群雄逐鹿已然被時間淘盡,倒是雨后村落小巷邊的半株野桃,溪流中的二三頑鵝,頗可入畫。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其實歷史和演義都需要一種漫不經(jīng)心的流淌,一如龍門溪的溪水,不緊不慢,不溫不火。孫權得以三分天下有其一,成就坐擁江南六郡的帝業(yè),村里的老人有著自己的“演義”:孫權的爺爺孫鐘當年在富春瓜橋江一帶隱居,靠種瓜為生,因忠厚慈孝,引得仙人下凡。時年大旱,孫鐘所仰賴謀生的十畝西瓜地里只結了一個瓜,他將這唯一的一個西瓜一分為二,一半留給老母,一半送給了化為窮人的神仙,仙人感其忠孝,告之,“汝可向此前行一百步建冢,子孫必為帝王!睂O鐘將信將疑,才走了三十多步就回頭了。后來他的孫子孫權果然做了皇帝,但因孫鐘沒有走完百步,所以三分天下只占其一,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演義自不必深究,但村里的不少習俗依舊頗有東吳遺風,龍門竹馬舞,是龍門孫氏自己出演的《三國演義》,表現(xiàn)的多是“火燒赤壁”、“火燒連營”等場面,竹馬由青竹配以各色綢布制成,顏色分紅、白、黑、綠數(shù)種。交戰(zhàn)伊始,10人10馬齊上陣,旌旗獵獵,戰(zhàn)鼓擂擂,尚武之風尤存。
■友情提醒
龍門古鎮(zhèn)距離杭州市區(qū)僅50多公里,可沿320國道至富陽市場口鎮(zhèn),按指示牌行駛即可,車程約45分鐘。也可上杭新景(即杭千)高速公路往桐廬方向,經(jīng)中埠收費站后,沿19省道前行8公里即可到達龍門。
推薦住在當?shù)氐霓r家,價格便宜而且很干凈。
當?shù)氐挠兔娼詈屯岭u湯都很值得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