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達坂城,可謂向往已久,這座聞名遐邇的小城,坐落在烏魯木齊與吐魯番之間。達坂城離烏魯木齊80多公里,距吐魯番100公里,312國道在城中穿過。這原是一個平凡不起眼的小城,只有風沙是這里的?汀5詮摹拔鞑扛柰酢蓖趼遒e的《達坂城的姑娘》唱遍大江南北以后,這里也成了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初夏里的一天,我終于如愿以償,來到達坂城。這塊神奇的土地,首先給我的“隆重歡迎”便是看不見的細沙,敏捷地鉆入車窗。陽光下,暗紅色的土地呈現(xiàn)在眼前,那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再走一程,一大片風車讓眼睛一亮:湛藍的天做背景,筆直的“身軀”和“手臂”都是潔白的,以相同的姿勢佇立著,整齊地排列著,猶如一隊訓練有素的士兵。風車的柱子有20多米高,有3片巨大的葉子,遠遠望去,頗為壯觀。不知道唐吉訶德老兄是不是又會拔出武器,和它們大戰(zhàn)一番?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這里擁有全國最大的風力發(fā)電站。
達坂城的村民,大多是回族和維吾爾族,也有少數(shù)漢族人,他們農(nóng)耕放牧,和睦共處。這里的回民自稱“回回”。傳說很久以前,波斯商人來中國經(jīng)商,看中了這塊商路驛站的風水寶地,便在這里同本地人結(jié)婚,生兒育女,安居樂業(yè)。由于回族人較多,回族的風土民情也就比較突出。旅游者在這里停車歇足時,最吸引人的就是那滿街的回族風味小食檔,什么羊肉拌面、炒面、燴面、打鹵面、鍋貼、餃子、包子、餛飩、油糕、涼粉、涼皮子、粉湯、糖酥饃、麻花以及手抓羊肉、黃燜羊肉、羊肉抓飯等,真是應有盡有,數(shù)不勝數(shù),讓你大飽口福。我們在街頭一家回族小吃店買了一些油炸大豆,又脆又香,真是名不虛傳。
達坂城看似浸染著浪漫田園色彩,歷史上其實也充滿了戰(zhàn)爭殺伐的殘酷。當?shù)氐臐h族導游告訴我們,民國時期這里有位傳奇人物馬仲英,人稱“尕司令”,1929年,年僅16歲的他因不滿國民軍派糧征款,巧取豪奪,率六人揭竿而起,馳騁千里,由青海直逼河州。他沿途攻克循化,劫殺縣長,破獄出囚,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號召六萬之眾,迫使已接受改編的涼州鎮(zhèn)守使率國民軍27師反叛馮玉祥,引發(fā)“河湟事變”,震驚全國。驚惶失措的各方軍閥聯(lián)手對付“尕司令”。一方面,發(fā)起強攻;另一方面,動用各方勢力,勸說安撫!版厮玖睢避浻膊怀,不改初衷。于是,戰(zhàn)刀、子彈、槍炮,排山倒海似的壓向這位少年……
當?shù)貪h族人的講解,幫我們節(jié)約了不少時間,以至于我們都沒有了自己發(fā)現(xiàn)的驚喜了。站在達坂城前面的開闊地——那進行過生死激戰(zhàn)的地方,四周都是山,我們一句話都沒有說,感覺那久遠的殺氣還隱隱約約升騰,背上開始有麻麻的感覺。我想, 也許正是因為戰(zhàn)爭的無情,所以人們才更想念達坂城姑娘的美麗吧。
來到達坂城的人們都會不禁想到達坂城的姑娘,幾次尋覓不見蹤影,已不見王洛賓筆下美麗的姑娘。甚至還聽說,由于當?shù)貝毫拥沫h(huán)境,與外界的閉塞,導致了遺傳上的后果。因此,我們心中多少有了一絲遺憾。
曲終人散,走在達坂城的小巷,回味著熟悉的歌曲,我仿佛走過了達坂城的歷史,達坂城文化就在大街小巷,就在周遭的空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