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在這里生活,有一群牛羊,一群孩子……”,當(dāng)我們路過圖瓦人居住的小木屋時,見到他們的悠然自得,不禁感慨著。是啊,在這喧囂的世界放牧心情也是奢侈。
禾木鄉(xiāng)是中國西部最北端的鄉(xiāng),是著名的圖瓦人村莊之一,距喀納斯60公里,位于喀納斯河與禾木河交匯的斷陷盆地中。居民大部分為蒙古族圖瓦人,小部分為哈薩克族,以游牧為主。盡管禾木已經(jīng)充滿了各類山莊和旅館,但仍是一個相對原始的木屋村落,沒有手機信號,沒有電,更沒有電視。
我們進入禾木村時天色已晚,夕陽映照著成群結(jié)隊暮歸的牧群,閑逸靜謐,儼如世外。夜色降臨,四周漆黑一片,只有天上的繁星閃爍。
黎明前,我匆忙起床雇了一匹馬,趕去平臺拍攝禾木村日出。只見平臺山坡上已立滿了三腳架,大家都在靜待著日出的美景。這里可俯視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遠觀日出、雪峰與涓涓溪流,近覽圖瓦人家,是拍攝日出、晨霧、木屋、禾木河的絕佳取景地。
呼應(yīng)著漫天霞光,一縷縷炊煙從一棟棟木屋裊裊飄起。居高臨下,極目遠望,這個被白樺樹,雪山和河流包圍的美麗村莊,籠罩在茫茫霧氣之中,漫山遍野的秋林絢麗多彩,禾木河自東北向西南流淌,原始落村與大草原和諧地融為一體,一派典型的原始自然生態(tài)風(fēng)光,回到禾木村,仿佛大地流動著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音符,處處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一片片的白樺林、一群群牛羊和一棟棟小木屋,紛紛進入我們的視野。這些小木屋已成為圖瓦人的標志,小木屋基本有大半截埋在土里,以抵擋這里將近半年的大雪封山期的嚴寒,特別的原始古樸,帶有游牧民族的傳統(tǒng)特征。房頂一般用木板釘成人字型雨棚,房體用直徑三四十公分的單層原木堆成,既保暖又防潮。
我騎著高頭大馬,在牧羊犬的追逐下奔跑起來,一任自己陶醉在這迷人的童話世界,在瞬間好象回到了清泉般無邪無欲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