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夸天下雙無絕,獨立人間第一香。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征。
牡丹名人
隋煬帝與牡丹
640年隋煬帝楊廣即位,建都洛陽并辟西苑。隋煬帝好奇花、奇石,曾三下江南搜尋。并派人將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種植
在西苑中。據(jù)王應麟《海山記》記載:“隋帝辟地二百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有 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云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風矯等名貴品種!痹诨始覉@林中,大量地種植牡丹,可見隋煬帝對牡丹的喜好。
楊貴妃與牡丹
楊貴妃尤好牡丹。唐開元年,宮廷內(nèi),開始重視牡丹,并在興慶池東沉香亭前,驪山行宮處,栽植數(shù)種紅紫、淺紅、通白等色牡丹;ǔ蹰_,楊貴妃帶眾宮女游賞花間,如醉如癡,《開元花本記》中載:“楊國忠以貴妃專寵,上賜以要芍藥(即牡丹)數(shù)本,植于家。”這里“專寵”兩字即道出楊貴妃對牡丹珍愛的程度。
武則天與牡丹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并州文水縣人。
在歷史上曾有武則天貶牡丹到洛陽的傳說,將武則天描寫成一個暴君。其實不然,她是一個極富感情的人,并且尤好牡丹。據(jù)舒元輿《牡丹賦》說:“天后之鄉(xiāng),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則天)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边@正說明了武則天的家鄉(xiāng),早就種有許多牡丹,而且品種“特異”,已超過京城許多品種,因此,將家鄉(xiāng)的珍稀品種移到都城來。后來,武則天在洛陽建立武周神都時將長安的一些牡丹帶到洛陽來,是合乎常理的事。
歐陽修與牡丹
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盧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善散文、詩詞,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洛陽作推官時,發(fā)現(xiàn)“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ㄩ_時士庶競為遨游!边@時的洛陽城無論民家,還是官員院,遍植牡丹日盛于世。歐公大為感動,于是遍訪民間,將洛陽牡丹的歷史、栽培、品種,以及風俗民情作了詳盡的考察,寫成了我國第一部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
周師厚與牡丹
周師厚,字敦夫,鄞(今浙江省鄞縣)人; 進士,官至荊湖南路轉(zhuǎn)運判官。周師厚于神宗熙寧3月路過洛陽,“精藍名圃,賞及牡丹”。元豐四年,又一次來到洛陽時,他看到李德!镀饺居洝贰W陽修《洛陽牡丹記》以及范仲淹的花譜,就按照這些文字記載,在洛陽各處尋討不同的花品,元豐五年二月寫成《洛陽牡丹記》。
陸游與牡丹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宋代杰出的詩人、史學家、書法家、愛國將領(lǐng)、民族英雄。他在四川彭縣的丹景山及當?shù)孛耖g,稱“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天彭之花,皆不詳其所自出!薄按蟮只ㄆ方俜N”。后來,他著了一本《天彭牡丹譜》。
劉禹錫與牡丹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祖籍中山(河北定縣),曾任洛陽太子賓客,又稱劉賓客。唐代偉大的詩人。在他眾多的詩中,有許多贊美牡丹的,其中以《賞牡丹》馳名天下: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ㄔ谀档ふ鎳ㄩ_時節(jié)動京城。
卞氏大參公與牡丹
卞氏大參公,號濟之,蘇州楓橋人,宋代官陜西參知政事。為官清正廉潔,深得民心。宋末,元人入侵,南宋敗亡,乃隱退姑蘇城,后來為避世亂,全家遷至鹽城東溟鎮(zhèn)(今便倉鎮(zhèn)),并攜紅、白兩株牡丹栽于家中。這就是現(xiàn)在的“枯枝牡丹”。據(jù)《鹽城縣志》、《卞氏家譜》記載:“卞氏始祖何取二色牡丹之意,而在植花明志,取紅者,以示報國赤誠忠心,取其白者,以示為官清正廉潔!
宋單父與牡丹
宋單父,字仲儒,唐代開元時,洛陽人,植牡丹名家,嘗植牡丹千種,紅白斗色。被皇上召至驪山,植牡丹萬株,其品種各不相同。皇上賜金千兩。宮廷人皆稱他為花師。
達爾文與牡丹
查理.達爾文是英國的博物學家,進化論者,他曾對中國牡丹的演化過程(從野生到家養(yǎng))作了認真的研究,并把中國以人工培育牡丹的例證寫入他的巨著《物種起源》里,作為他生物進化論學說的論據(jù)。
慈禧與牡丹
慈禧,清代皇后,自幼受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薰陶,非常喜歡牡丹。在故宮御花園中和其它園林園中種了許多牡丹,就在她“垂簾聽政”時,曾將牡丹定為國花。
花木蘭與牡丹
花木蘭,延安花源村人,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以抗擊外侵,替父從軍而留芳千古。她在“壯士十年歸”時,路過洛陽、長安,看到當?shù)剞r(nóng)家種了許多美麗的牡丹,于是將種子采集后,親手種于萬花山上。她的家鄉(xiāng)就在萬花山下。
蒲松齡與牡丹
蒲松齡,清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善于用“鬼神”小說來揭露現(xiàn)實的陰暗面,其文筆流暢,寓意深長。他曾以牡丹為題材,寫了《葛巾》、《香玉》二篇小說,以花寫神,以神鬼喻人,文章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史料性。他若對牡丹不了解,是寫不出如此生動的文章來的。
毛澤東賞牡丹
延安市西南有一條山溝名曰杜蒲川,唐代詩人杜甫避難陜北,從這條山溝經(jīng)過一躺而得名。從寶塔山下七里鋪出發(fā),沿杜甫川走了十七里,便到了杜甫川的盡頭萬花山,一條曲曲折折的蹊徑繞著遮天翠柏逶迤進入萬花山中。1939年5月,正抗日戰(zhàn)爭激烈進行之際,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林伯渠、任弼時等中央首長興致勃勃地來到萬花山賞牡丹,在姹紫嫣紅的牡丹花叢中,他們盡情欣賞,談笑風生。毛主席對陪同的一位老農(nóng)民說:“這里是一座大天然花園,一定要保護好,待到全國解放,可以在這里修建公園內(nèi)、療養(yǎng)院、供勞動民休息、游玩!
今天,萬華山已建成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加上亭臺樓閣,水榭拱橋等人工作品,成為陜北高原獨一無二的勝景。
周總理與牡丹
周恩來總理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曾于1959年、1961年、1973年三次陪同外賓訪問洛陽,當詢問起洛陽牡丹的情況,聽說牡丹瀕臨絕境,周總理很難過。他說:“牡丹是我國的國花,它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是我們中華民族興旺發(fā)達,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趕快搶救。”不久,全國人大二屆二次會議在京召開,周恩來總理特意安排工作人員,要在主席臺前拜訪幾盆牡丹,讓議會人員矚目。
在周恩來總理的關(guān)懷和督促下,洛陽人民沒有辜負周總理的殷切希望。在三十年中,牡丹由當年的幾十株,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百萬株。
楊干丞與牡丹
楊干丞,甘肅省臨洮人,曾任楊虎成將軍的參謀長,建國后,任甘肅省政協(xié)主席。離休后,回故里安度晚年。楊先生十分珍愛牡丹,家院中植四十余株紫班牡丹,每日必漫步牡丹叢中,并細心養(yǎng)護。以此養(yǎng)性。
薛鳳翔與牡丹
薛鳳翔,字公儀,明亳州人,萬歷時由例貢仕至鴻臚寺少卿。當時亳州牡丹最盛,他家花圃中種了許多牡丹,經(jīng)過多年的細細觀察,終于寫出了《牡丹史》。
周家琪與牡丹
周家琪,我國著名的牡丹專家,北京林學院花卉教研組主任。畢生志力于牡丹的研究工作,他所主持的“牡丹芍藥花型研究”課題獲林業(yè)部科技成果二等獎。他逝世后,由北京林學院園林系牡丹研究小組劉淑敏、王蓮英、吳滌新、秦魅杰等同志將其生前研究成果整理出書,書名為《牡丹》,為中國牡丹的研究寫了光輝的一頁。
喻衡與牡丹
喻衡,中國牡丹專家,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致力于中國牡丹,主要是菏澤牡丹與洛陽牡丹的研究工作,并親自考察過浙江一帶。著有《曹州牡丹》、《菏澤牡丹》、《牡丹花》等專著。
翟樹勛與牡丹
翟樹勛,河南園藝家(1900—1984年),牡丹專家,滎陽人,曾任洛陽市政協(xié)委員,河南省園藝學會理事,洛陽市牡丹公園工程師。他為洛陽牡丹的恢復和了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一生從事牡丹的栽培和研究工作,對牡丹品種識別了如指掌。在他晚年,因眼疾,視力減退,但他仍憑著以往積累起來的實踐經(jīng)驗,只要用手摸一下牡丹的葉子或芽子,便知道是何品種。他熟知200多個品種,被同行譽為“當代的活牡丹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