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凈土 白馬崗的墨脫
墨脫古稱“白瑪崗”(白馬崗現為墨脫縣城的所在地),藏語意為“花朵”。這里是藏傳佛教信徒向往的蓮花勝地!陡手闋枴凡亟浝锓Q“佛之凈土白馬崗,隱秘圣地最殊勝”,傳說中這里有不種莊稼吃不完的糧食,不養(yǎng)牲畜喝不盡的牛奶,山上布滿古樹,花朵大得人可以睡在花心里,還藏有打開通往極樂世界神門的金鑰匙……
宗教傳說增加了白馬崗的神秘感 ,這里成了區(qū)內外遠近聞名的朝拜圣地,一批批虔誠的信徒拋家舍業(yè),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趕來,路途艱險、濕熱環(huán)境、勞累困頓使沿途不時有人倒斃……上世紀50年代,還有上百名藏東川西的朝圣者來到這里,或食物中毒,或病餓而死,至今墨脫的老人們還清楚地記得那幕慘劇。
墨脫原本不是門巴人的故鄉(xiāng),據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門巴人在近一兩百年前開始東遷,憑著勇氣以及對東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里迢迢來到白瑪崗。他們并未找到傳說中的極樂世界,卻在這塊富饒之地建立村寨,定居下來。還有一支東遷者門巴族的“門”是指門隅,“巴”藏語指人,藏語 “門巴”就是生活在門隅地方的人之意。據1999年最新資料統計,目前在整個墨脫縣9000多人口中,門巴族就有6000千多人。

路途兇險,一年大半與世隔絕
因為地勢隱蔽,墨脫被稱為“隱藏在云霧、雪山、密林中的人間絕域”、“地球上的最后秘境”。去墨脫,必須翻雪山、攀峭壁、穿密林,用自己的雙腳長途跋涉、步步丈量。
通往這天堂般美麗地方的道路如同煉獄,江兩岸山壁陡峭,深谷中江水洶涌,許多路段是在峭壁上鑿成的天險,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萬丈深淵;山口處不分冬夏都是白雪皚皚,沿途猝不及防的雪崩、驟雨、飛石、泥石流諸多艱險,每年因為迷路、雪崩、滑下山崖,付出生命的時有所聞。
每年有八九個月的時間,墨脫縣都與世隔絕。出入墨脫的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從米林縣派鄉(xiāng)翻越喜馬拉雅山脈的多雄拉山口,沿多雄河到墨脫的背崩鄉(xiāng)后,逆雅魯藏布江北上至墨脫縣城,全程約115公里,步行需4天時間。這條路在每年的6—10月份可以通行;另一條是從波密縣沿扎墨公路行走,全程141公里。由于嘎龍山的阻擋,這條路只能在每年的8—10月初山上的冰雪融化后才能通行到80公里處,然后步行兩天到墨脫縣城,其他時間只能翻越海拔4640米的嘎龍拉山口,正常情況下步行約需5天時間。
水量充沛,生態(tài)豐富 
墨脫的山多、水多、瀑布也多。有的瀑布細弱如幾縷輕紗,緩緩地從石壁上飄落下來,水珠被巖碰撞得四分五裂,化作縷縷霧氣,飄浮在山腰;有的瀑布水流宏大,吼聲悅耳,四季不涸,十分壯觀。在這些瀑布中,除素有“藏布奇觀”之稱的大捌彎瀑布外,有高達四百戰(zhàn)百公尺的汗密瀑布,有從懸崖絕壁倒掛的“老虎嘴”瀑布,有云崖飛瀉的地東瀑布,有云霧繚繞的背崩瀑布,有銀絲彩帶飛舞的拉格瀑布……
因為水量充沛,動植物也是十分豐富,墨脫還是世界罕見、我國少有的特殊林區(qū),植物種類繁多、植被結構復雜,垂直帶狀分布明顯,在短短40公里的水平距離內,幾乎分布著寒帶至熱帶的所有植被類型,河谷闊葉林中樟木、楠木等珍貴樹種,墨脫境內的特種動植物資源品種繁多,有孟加拉虎、牛、長尾灰葉猴、大犀鳥等珍稀動物;有楠木、樟木、烏木、鐵木、紅豆杉和有“天然活化石”之稱的蕨樹等多種珍稀植物,其分布廣,數量集中。這里有世界第一大峽谷,在大峽谷生活著門巴、珞巴族,由于長期的封閉,形成了基于自然崇拜的原始而特殊的珞渝文化和風情,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詮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絕妙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民俗文化以極強的典型性、種類多樣性、品質的珍稀性、整體的自然性、突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科學內涵,使其有極高的旅游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