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銷雨霽,彩徹云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王勃在《滕王閣詩序》中將一個碧波萬頃、水天相連、渺無際涯的鄱陽湖呈現在世人眼中。晴日浮光躍金,舟發(fā)鳥翔;雨時云水茫茫,風急浪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千百年來,鄱陽湖哺育著江西人民,也以她瑰麗的姿色吸引著眾多的游人。
長江像一條長藤,在其中游和下游的交界處,掛系著一只南寬北狹的巨大寶葫蘆,縱臥在長江的南岸、江西的北部,這就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鄱陽湖煙波浩淼,碧波萬頃,承納了贛江、撫河、信江、修水和饒河等五河之水,北注長江,匯入大海。一條條晶瑩綿長的河流與星羅棋布的湖泊塘堰,構成了一個向心狀的水網-鄱陽湖水系。
鄱陽湖湖面范圍北起湖口,南達三陽,長達110千米,西起關城,東達波陽,寬約70千米。南寬北狹,形似葫蘆。葫蘆的長頸是一條狹長的通往長江的港道。
鄱陽湖湖面水位的漲落,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湖面的伸縮范圍在1000千米左右。湖水最大量在3-7月份,這是由于江西境內春夏兩季降水最多的緣故。秋冬兩季,湖面可縮小1/7至1/6,僅剩幾條航道,湖灘出露,綠草繁茂,形成坦蕩的湖濱區(qū),是冬候鳥的理想的越冬地。因而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部,就有一個舉世矚目的珍禽王國----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鞋山拾趣
湖上風光在西鄱湖“葫蘆頸”一帶最佳。那里水深崖陡,美景天成。在“頸”的深處,北離湖口不遠,碧波中突起一座小石島,名為大孤山(亦稱大姑山),與長江又一石島——小孤山遙遙相對。這引起歷代許多詩客的旅思,其中尤以唐人顧況的“大孤山遠小孤山,月照洞庭歸客船”(《小孤山》)最為深沉雋永。
大孤山一頭高一頭低,遠望似一只巨鞋浮于碧波之中,故又稱“鞋山”。它高出湖面約70米,周長百余米,一峰聳峙,峻峭秀麗,古時有“蓬萊仙島”之稱。山上勁松挺拔,綠樹蔥郁,林中點綴著一座美麗的古代建筑——天花宮,殿宇雄偉,塑像輝煌,平日晨鐘幕鼓,梵樂聲聲,令人飄飄欲仙。登山四顧,茫茫鄱湖云水和西面廬山秀色,悉在眼下。明代陳云德有詩贊道:“誰削青芙蓉,獨插彭湖里。平分五老云,遠挹九江水。日月共吞吐,煙霞互流徒。大力障狂瀾,與天相終始!
關于湖島鞋山,當地還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故事。據說古代有一個漁夫叫胡青,他在湖上打漁時,與天界瑤池玉女大姑相遇,后來相愛成親。此事被漁霸盛泰得知,即要搶大姑。玉帝得知此事,派天兵天將把大姑帶走,盛泰乘機抓去胡青。大姑從天上丟下一只繡花鞋把盛泰一伙壓住,這只繡花鞋便變做了鞋山。鞋山又名大姑山,其由來大概也出于此。
在鞋山的西南,有一伸入湖中的山嘴,嘴的前端有一塊上大下小的孤立石墩,高約16米,墩粗11--12米,好像一只嘴向鄱陽、背依廬山、鼓噪蹲立于湖灘上的大青蛙。它與鞋山一樣,都是湖浪“吞食”未完的“湖硅”。其向湖一面受波浪拍擊,下部漸漸向內凹退,上部顯得突出懸空在湖面上。遠遠望去,活像一只頂波送浪、躍躍欲試的青蛙,迎撲著湖中遙遙相對的鞋山,真乃栩栩如生。
南山秀跡
靠近都昌縣的鄱陽湖中,有一挺拔秀麗的南山,像器宇軒昂的中流砥柱,,聳立在萬頃碧波中。蘇東坡曾慕名游南山,寫下了《過都昌》的著名詩篇:
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臺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
南山與都昌縣城隔水相望,如今,在縣城與南山之間,已筑起一道橫貫鄱陽湖水面的石砌長堤。一虹長堤成坦途,人可安步到南山,再也不用感嘆“水隔南山人不渡”了。
南山的勝跡主要以野老巖和野老泉而載譽。據《都昌縣志》記載:“野老巖、泉,在邑治南山上。相傳漢時有老人處巖下,武帝南巡,欲舉之,老人辭不出,后人因名其巖曰‘野老巖’。巖下有石罅,中出泉,甘潔清洌,雖大旱不枯。宋學士蘇軾嘗游此,悅其泉,乃于巖上刻‘野老泉’三字,自是泉與巖并知名于遠近矣。”
在野老泉的近側,有一狀如圓椅的巨石,這就是“翻經臺”。相傳南北朝時著名文人謝靈運曾在這巨石上讀過經書,因此得名。翻經臺上側有南山古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清隱寺”。宋代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改名為“清隱禪寺”。宋代著名詩人兼書法家黃庭堅,曾慕名來游南山,寫下了《清隱禪院寺》,F存的屋宇,是明代嘉靖年間重建,又經清代重修。
珍禽王國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它以永修縣吳城鎮(zhèn)為中心,縱橫永修、星子、新建等縣管轄鄱陽湖內的九個湖泊,總面積224平方公里。
鄱陽湖屬吞吐性湖泊。每年4至9月份汛期,湖水上漲,最大面積達4,600平方公里。這時鄱陽湖一片汪洋,水生生物魚、蝦、螺、蚌及水草大量繁殖。10月至立年3月為枯水期,水位大降,湖水面積減至50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大面積的湖灘、草洲、沼澤濕地、淺水湖泊。水退之后,水草、螺、蚌等便成為候鳥豐盛的食物。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從俄國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飛來成千上萬雙候鳥,和原來定居在這里的野鴨、鷺、鴛鴦等一起度過冬天,直到立年暮(3月)逐漸離去。如今,保護區(qū)內鳥類已達200多種,上百萬只,其中珍禽20多種,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qū)。尤其可喜的是在這里發(fā)現了當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鶴群以及白枕鶴、白頭鶴、灰鶴等,總數達4000只以上,1989年發(fā)現白鶴竟達2,600余只,占全世界白鶴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因此,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
白鶴是珍禽中的珍禽,屬于世界性稀少鳥類。她是一種大型涉禽,體長達135厘米,通身羽毛潔白,只有翅的前端是黑色,故又稱“黑袖鶴”。它有棕黃色長刀狀的嘴,粉紅色的長腿,是“一夫一妻”,長壽七十多歲,故被中國人神化為“仙鶴”,成了幸福吉祥的象征。
白鶴以三只為一家族,這是因為一對成年白鶴每年產卵兩枚。由于出生后的兩只幼雛互相間不斷地斗毆,直至強者消滅弱者方休,傳說這是白鶴自身的一種淘汰方式,習慣過“獨身子女”生活。這樣,白鶴的父母便帶著一只幼鶴飛越五千余公里,來到鄱陽湖越冬。每當晴空日麗,數以百計的白鶴從湖面騰空而起,一對對啼鳴追逐著起舞,有時,她們排成一字長蛇陣,長達1.2百米,其狀如白衣仙女般優(yōu)美動人。
這里的其它珍禽還有白鸛、黑鸛、大鴇、小天鵝、白琵鷺、鴛鴦、鵜鶘、白額雁等珍稀鳥。
由于保護區(qū)內鳥類密集,時?梢姟帮w時遮盡云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的壯觀美景。因此,這里成了中外游客冬季觀鳥旅游的最佳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