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禁,是古代放置酒器的銅案。它始于西周早期,延續(xù)到春秋中晚期。1979年在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的一件銅器,造型奇特,紋飾繁縟,工藝精細復雜,采用失蠟 法鑄造,是一件國寶,在科技史上也有重要意義。
銅禁長方體,高28厘米,長107厘米,寬47厘米。中心平整光亮,四邊和四側面 飾多層透雕云紋。器下有10個昂首前行的虎形足,四側攀附12條龍頭怪獸,頭向禁面, 形成群龍拱衛(wèi)的壯觀場面。銅禁采用鏤空透雕、浮雕和圓雕相結合的技法,使表層紋 飾與內部多層銅梗構成復雜的空間立體鏤空裝飾,層次豐富,花紋精細,是一件完美 結合的青銅工藝品,這種工藝不用失蠟法鑄造是難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