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黃河鐵路橋 火車限速5公里
http://www.b6man.com 2008-4-30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1948年10月22日鄭州解放后,鐵路收歸人民,中原軍區(qū)接收了黃河鐵路橋。因歷經(jīng)戰(zhàn)爭破壞,這座大橋已破爛不堪,只能勉強通車。1949年,中原軍區(qū)成立隴海平漢鐵路鄭州聯(lián)合管理委員會,在百業(yè)待興、財政經(jīng)濟困難的情況下,即著手搶修黃河鐵路大橋。首先將黃河鐵路橋南端5孔木便橋改架為日式軍便橋。為保證安全,該橋只能通過輕型機車,牽引600噸左右,每列車分別在黃河南岸站、北岸老田庵站解體分割2~3次運轉(zhuǎn),送往南北兩站重新編組,限速每小時5公里,每列車通過大橋需要3個多小時才能完成(見圖)。據(jù)當年的鐵路橋工和司機師傅說,黃河鐵路大橋是隨平漢鐵路而修建。1906年開通使用,保固期只有15年,行車時速初為10公里,以后逐漸提高到15公里,為半永久性建筑。這座大橋原本先天不足,又歷經(jīng)戰(zhàn)爭破壞,歷經(jīng)坎坷。初期施工時,由于比利時公司不顧工程質(zhì)量,盲目加快速度,盡量減少投資,修黃河大橋沒有采用氣壓沉箱法修建石質(zhì)橋墩,基樁深度不夠,造成無窮后患,在施工期內(nèi)就有8個橋墩被洪水沖毀。橋成不久,交付運營后曾遭受4次較大洪水襲擊,橋墩被沖歪,中斷行車,每年汛期均需拋投大量石籠防護,耗資巨大。
黃河鐵路橋扼南北交通之要沖,為兵家必爭之地。1926年至1928年的北伐戰(zhàn)爭,特別是1929年至1930年國民黨新軍閥在中原地區(qū)百萬軍隊展開大廝殺,把鐵路作為爭奪的重點,平漢、隴海鐵路連年遭受戰(zhàn)禍,設(shè)備遭破壞,線路橋梁被炸毀。僅黃河大橋就被炸3次,正常的客運和貨運都難以進行。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平漢、隴海鐵路遭受空前浩劫,黃河大橋多孔橋墩被炸毀,日本侵略軍不得不臨時改修成軍便梁或以木架支撐,故只能行駛輕便列車?谷諔(zhàn)爭勝利后,平漢區(qū)鐵路管理局對黃河大橋曾進行了一些修補工作,僅僅是更換了部分木排架及軍便梁墊木等。
。保梗矗鼓瓿酰性妳^(qū)成立的隴海平漢鐵路鄭州聯(lián)合管理委員會,已先期對黃河大橋進行了搶修;之后在鐵道部橋梁視察團的指導下,對鄭州黃河鐵路橋進行了詳細檢查后,作出了“黃河大橋進行必要的加固,還可以擔負繁重的運輸任務(wù)”的結(jié)論,隨即,鄭州局根據(jù)鐵道部黃河橋加固計劃,迅速落實加固方案,從1949年12月起,首先檢修損壞的第十五孔鋼梁上弦,加固22號墩臨時支撐,整修橋面軌道,更換鋼軌,加固橋墩圍填拋鐵線石籠。1950年初,工程初步完成,兩臺輕型機車連掛牽引整列車一次通過,行車速度提高到時速15公里。
之后,又在1950年2月、4月、10月,1951年6月至1952年10月先后進行五次加固,全部更換為上承桁梁,降落9個高墩,修復重建9個橋墩,更換100多孔鋼梁橋面,加固全部橋箱,制作橋跨間連接梁,油漆全部鋼梁與橋墩。1952年11月大橋加固工程全部竣工并舉行通車典禮,解放型蒸汽機車牽引62輛貨車,總重2400噸的列車,以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安全通過大橋。經(jīng)過加固后的黃河老橋的運輸能力大大提高,超過原建橋梁的設(shè)計能力10倍,消除了該橋?qū)ζ綕h線的梗塞。加固后的黃河大橋,從此取消限速,開始通行大型機車。
作者:網(wǎng)絡(luò)來源 通訊員:--
(責任編輯:henan2)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