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之鄉(xiāng)的待解之謎
http://www.b6man.com 2008-4-8 來源:網絡來源 點擊:次
安陽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商代的都城,秦筑城,隋至清歷為州、郡、路、府治所;它有著從山地到平原的秀美風光,特有的區(qū)位優(yōu)勢、交通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奠定了其承東啟西、連南貫北戰(zhàn)略地位;它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在兩萬多年以前,人類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在這里建都255年;這里曾是人類早期文明時期華夏文明的中心,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故鄉(xiāng),是東方哲學圣典《周易》的發(fā)祥地,加之曹魏、后趙等六朝在此建都,因此,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黃張遺址位于安陽市區(qū)的西南方向,深埋在黃土地下幾千年,今年8月考古人員進行了試探發(fā)掘,我們無法獲知的是在這個甲骨文之鄉(xiāng)還有多少待解之謎?如今的這個遺址已無法見證幾千年前的輝煌,留給我們的只能是推測和等待。
黃土下文明誰人知?
我對安陽的好奇并不是因為它的古老,曾經成就了中國最老的一部奇書———《周易》;也不是因為它的新:安鋼、安彩等一大批現(xiàn)代化企業(yè)在那里得到蓬勃發(fā)展,而是安陽的盜墓活動曾經很猖獗。“我們這里以前幾乎村村都有盜墓的。”在去安陽黃張村的路上,一位老人的話讓我們對遺址又多了幾分好奇。
冬日的陽光灑在空曠的田野里,路邊楊樹上不時有鳥停下來休息,一片片麥田一直連到了遠方,再遠,就是一片灰色,那是北方冬季的標志。
11月22日下午,安陽市的13路公交車把我們放在了終點站,接下來的路只有步行了,這里距我們的目的地,安陽市黃張遺址所在的黃張村還有5公里的距離。一直以來身邊總圍繞著電腦的嗡嗡聲,已經很久沒有機會靜靜享受如此安逸的午后了。
安陽這片神奇的土地下面,保留有大量的文物。“我們這兒的盜墓賊很多,就是因為這里的文物多。”偶遇的那位老人的話猶在耳邊。也許幾千年前,這里的場面是舉袂如云的艱辛修建,繼之以驚心動魄的戰(zhàn)火劫掠。但在現(xiàn)代化社會的今天,留給我們的只是傳說,在整個豫北大地流傳不息的傳說。
我們期待著傳說的出現(xiàn),可是黃張遺址并沒有傳說,好不容易我們才從幾個村頭干活的婦女口中打聽清楚了此行要找的具體位置。
終于站在黃張村北的土地上,可這塊遺址并沒有記者想象中的滄桑感。從鄭州來時,有考古專家對我們說,一般的遺址都在高處?蛇@里沒有一點點痕跡,我們不敢相信,腳下的這片麥田、遠處的那塊菜地就是我們要努力尋找的黃張遺址。只是靠近村邊的地方有點高,可那是村里引水的水渠,再遠處,在早冬的風里,幾棵樹還是郁郁蔥蔥。我們感到了久尋不到的失落。
幽幽地宮深幾許﹖
在這片地下王國究竟埋藏了些什么,我們沒有任何的現(xiàn)實資料,甚至歷史的記載。
正在迷茫間,從村里走出了一位提著菜籃的老人,我們猶如見到了一位智者,慌忙地向他大聲打聽?吹贸觯先藢τ谖覀兊拿懊劣行┡d奮,跳過那條排水的細渠,給我們指點起來。 “我們以前也不知道這是什么遺址,去年南水北調勘探的時候,有人說這下面有東西。至于是什么東西,他們也不知道。”這位老人說。在老人指點的幾個挖掘處,已經被村民種上了麥子,和周圍稍顯不同的是地形稍微有點凹。
直到今年的8月份,第一批考古人員在此處進行首次勘測,這團迷霧才透出一線光明。從此,才有了這點傳說和我們腳下的草木黃土、鏟下的斑駁古物融為一體。如今,遺址的全面勘測已經告一段落,試探發(fā)掘也已結束,村民所知道的只是除了一些瓦片之外,再沒有挖到什么東西。據(jù)這位老人介紹,黃張村現(xiàn)有800多口人,是周圍幾個村中最小的一個村,這里有一點類似丘陵地帶的地貌,可是過了一公里就是平原了。
這片遺址位于安陽市西南10公里處,東南距離羑里遺址有15公里的距離,東北距殷墟遺址也有15公里遠。這里到底是什么年代的遺址,究竟埋藏了什么,我們都不知道。在我們最初的想象中,遺址應該是有一些土堆之類的存在,再加上風雨侵蝕的痕跡和上面蔥蘢的草木,即使磨去了它當初的棱角,使其看起來像一座平常的小山丘,也能滿足我們尋找的心理。
這座遺址的無窮魅力并非僅僅因為其大,更重要的是在如此大的范圍內,沒有人能說得清里面有些什么,甚至無從想象。汗牛充棟的各種史書上都描寫過安陽,比如已經出土的甲骨文和大方鼎就證明了它的久遠。
然而這塊遺址大家知道的只是,這可能是仰韶文化的遺址,或者是龍山文化的遺址,對于考證古代文明的進程很有考古價值。
古代文明待探尋
在我們從鄭州出發(fā)之前,一位考古專家告訴我們,一般來講,仰韶文化遺址內部常有深厚的文化層,表明人們定居時間長,日;顒宇l繁。聚落內涵豐富,一般都有房基、窯穴、墓葬等。房基均為單間建筑,形狀有圓形和方形兩種,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式和平地起建式。建筑面積有大有小,較大的房屋可能居住的是一個大家或者是一個家族。小的則為對偶家庭和供青年男女社交的場所。而龍山文化普通聚落中的房屋大約可分為單間和連間兩類,室內地表流行“白灰面”地面,單間建筑面積一般不大,多為平地起建。多間房是由仰韶晚期的多間房發(fā)展而來。
進入龍山時代之后,隨著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萌發(fā)于仰韶晚期的社會分化、戰(zhàn)爭頻繁的現(xiàn)象更加突出,表現(xiàn)在聚落方面出現(xiàn)了城堡林立、城鄉(xiāng)對立的聚落關系。從聚落形態(tài)演變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古代一步一步走向文明時代的腳印。
我們不解的是黃張遺址留給我們的是什么呢?這個相貌平實的土地一目了然,然而它的神秘卻讓我們傷透了腦筋。
記者手記 考古學的魅力
地表上沒有遺址的痕跡,村民們也幾乎沒有人在遺址上面見到什么所謂的文物。難道這不是古代人類活動留下的遺址?我們猜測,可是最終還是相信了文物部門的勘探結果。
隨后的幾天里,我們一直在通過各種渠道聯(lián)系有關方面的專家,可是得到的答案卻出乎意料。
對安陽歷史比較有研究的、安陽師范學院歷史系的副教授郭勝強老師說,他并不知道黃張遺址的有關研究。隨后,他又打了幾個電話,詢問此事。可是答復的也都是不知情。
安陽市文物局辦公室主任焦克勤說,他對黃張遺址考古發(fā)掘的情況也了解不多,不過,這片遺址面積較大,現(xiàn)在還只是試探性發(fā)掘,出土的也只是一些陶片,還無法確定這是哪個時期的遺址。 在電話中,安陽市文物考古隊的孔科長以還有待發(fā)掘為由對我們的采訪給予了婉拒。他說,由于遺址面積大,下面具體有什么東西目前還不能確定,但從以往的遺址發(fā)掘情況看,有很多文物的想法不太現(xiàn)實,但遺址的發(fā)掘對于古代文明發(fā)展進程還是有一定的研究意義的。
眾多專家的不了解和拒絕更加加深了黃張遺址的神秘,這到底是什么遺址,映射了哪個時期的文化,霧一樣的答案。這個地下文明的秘密,或許總有一天能夠大白于天下。閉上眼睛,驅散在我腦海中奔騰沖突的思緒,幾千年前的古代文明畫卷消隱在滿眼郁郁蔥蔥的麥田中。
等我們又步行5公里找到公交車站牌的時候,安陽已經暮色朦朧了。如星光一樣搖曳的點點燈火告訴我們:安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滿魅力和生機的城市。她擁有從中國原始社會到近現(xiàn)代的生動的進化、發(fā)展史:原始人洞穴展示著25000年前原始人的生活場景;后岡的仰韶、龍山、小屯三種文化層的疊壓首次揭開了中國遠古文化序列的謎底。3300多年前的殷商帝都遺址殷墟舉世聞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后備名錄。重達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及數(shù)以萬計帶有文字的龜甲驗證了這座城市... ...
作者:網絡來源 通訊員:--
(責任編輯:henan2)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