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皋(gāo) (1187—1147)南宋抗金將領。字伯遠,汝州魯山人(今屬河南魯山縣熊背鄉(xiāng)石碑溝村人)。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后隸歸岳飛,為其推重,對金作戰(zhàn)中屢立戰(zhàn)功。曾參加鎮(zhèn)壓楊么起義。岳飛被害后,因始終反對宋金議和,被秦檜害死。
牛皋是南宋將領,出身射世,精通武功。他一生戎馬生涯,出生入死,戰(zhàn)功卓著,被譽為抗金名將,深受岳飛的器重和人民的愛戴,后被秦檜使人毒死。1129年,金兵入侵中原,牛皋聚眾抗擊有功,被提拔為中軍統(tǒng)領和滎州刺史。后牛皋在抗擊金兵中屢立戰(zhàn)功,受到朝廷重視。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牛皋加入岳家軍。牛皋年長于岳飛加之戰(zhàn)功卓著,頗得岳飛敬重。在以后的抗擊金兵中立下汗馬功勞,被提為岳家軍副統(tǒng)帥。岳飛遇難后,秦檜為斬草除根,與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密令都統(tǒng)制田師中在任和縣(今杭州)以宴請各路大將為名,以毒酒害死牛皋,牛皋死前悲憤地說:“恨南北通和,不能以馬革裹尸!”次日卒,埋在杭州西湖棲露嶺北的劍門關畔,墓前立碑一通,其碑文為“宋輔文候牛皋之墓”。牛皋的遺骨雖埋在杭州,而故鄉(xiāng)人民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在魯山城東關(今八車隊院內)建造了一座牛皋祠堂,院內有牛皋的洗馬井(現(xiàn)尚存);牛皋的后裔在熊背鄉(xiāng)石碑溝建造了牛皋的“衣冠冢”,以示后人祭奠和紀念。
在《說岳全傳》中,牛皋是性格最為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最具反抗意識,或認為他天真可愛。我本身就很喜歡這種性格的人物,鹵莽不失智謀,暴躁不失幽默;蛟S大家也有和我一樣的同感吧。牛皋屬于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喜劇英雄形象,和他相類的人物在古代小說中還有不少,比如《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水滸傳》中,李逵、《楊家將》中的焦贊、孟良、《說唐》中的程咬金、《小八義》中的唐鐵牛等。這類人物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從外貌上看,他們大多身材高大魁梧,相貌丑陋;從才藝秉性看,則個個武功高強,作戰(zhàn)勇猛,善打硬仗,而且生性粗魯爽直,脾氣暴躁,疾惡如仇。還有他們往往與主將之間有著親如手足般的密切關系。人物形象的這種反差極大的搭配和出場,很容易產(chǎn)生喜劇效果。加之這些喜劇英雄由于性格鹵莽、性子急躁等原因,總是頭腦發(fā)熱愛沖動,不斷地惹麻煩,要么是鬧場誤會,要么是好心辦壞事,為作品平添了許多波瀾。好在所惹的亂子都不是太大,最后又總是能被主將一一化解,有驚無險,造成一種滑稽幽默的藝術效果。這種黃金組合在《說岳全傳》中的體現(xiàn)就是“岳飛+牛皋”,還有像“宋江+李逵”、“劉備+張飛”、“楊六郎+孟良”、“秦瓊+程咬金”“阮英+唐鐵牛”。像這些主將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行事謹慎、理性,是中國式的榜樣、楷模。 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岳飛、一心想招安的宋江、受奸臣陷害而認命的楊六郎、明知道羅成是給人害死而不敢多說的秦瓊,如果作品中出現(xiàn)的全是這類忍氣吞聲的中國式的楷模,那我們還不得給憋悶死?那怎么辦?這時就需要有牛皋這類人物了。岳飛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皋可以造反。秦瓊不敢罵唐天子沒良心,讓程咬金來罵。楊家受了得勢小人的窩囊氣不好發(fā)作,那就讓孟良連夜去殺那小人。宋江老是念叨招安,但一心想當皇帝,那就由李逵來叫喊奪皇帝的鳥位…… 雖然像牛皋這樣所謂的“莽將”人物,一般不會是大部頭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卻又實實在在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異;钴S的角色,因為他不僅成全了像岳飛那樣的“儒將”,還使作品增添了一大半鮮活的生命! 在游戲里,牛皋就像是岳飛所說的一樣是個“福將”。大部分戰(zhàn)役均為先鋒,屢利戰(zhàn)功。雖說也有運氣成分,但也埋沒不了他的功勞。在他的對話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粗魯愚憨而又幽默滑稽的語句。我想應該送給牛皋或者說是送給像牛皋一樣的英雄好漢們一個名字——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