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城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章化鄉(xiāng)西北部,與葉縣、襄城縣交界,三面環(huán)水,地理位置十分特別。從章化出發(fā),到簡城村大約有10公里的路。當簡城村躍入視線時,就能看到村南不遠處一座高大古樸的建筑那就是簡城高樓?缃@座建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它歷史的久遠、渾厚和滄桑。
高樓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盡管它經(jīng)歷了250年滄桑,你依然能感受到這幢早已被譽為“河南清代牌樓建筑之冠”的彩牌樓的古樸和威嚴,看到具有防風、防震、防洪、防盜、防匪等特點的古建筑。
清乾隆年間,大地主孫永信據(jù)此有利地勢起家,聚良田數(shù)千頃,曾建四層高樓二座,名曰“簡城高樓”?又名望京樓 。建筑面闊三間,具有居住和防盜功能,高四層,約17米,墻體為江米汁加石灰用青磚砌成,厚80厘米,下三層全為磚石結(jié)構(gòu),第四層為內(nèi)坯外磚。第一層為石砌結(jié)構(gòu),做成地下室,不設門窗,居住在二層以上,有臺階17級,進樓需拾級而上。一層內(nèi)存生石灰,二、三、四層,每層前邊和一側(cè)設有小窗,有瞭望的功能。引人注目的是第二層進門內(nèi)設有吊板,晚間將吊板拉起,人欲入盜,進門即陷地下室之生石灰內(nèi),欲出而不能自拔,最后束手就擒。
拾級而上,二樓正上方的拱券門上有青石橫額書“花萼相輝”四字,并書“孫永信暨男(女)。ń埽┙”,落款為“大清乾隆十八年孟夏吉日”。橫額周圍刻花草、波濤、鯉魚跳龍門等圖案,登樓遠眺南北,汝沙二水,環(huán)繞前后,西望山巒起伏,村落星羅棋布,阡陌縱橫,盡收眼底。它反映了當時地主豪華奢侈的生活,同時也顯示出清代民居建筑工匠們的高超技藝。
中國的古建筑是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的,統(tǒng)稱五脊。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種人造的獸,合稱“五脊六獸”。這幢古民居垂脊上的獸很是相似。
談起這幢高樓是如何建造的,由于建造年代久遠,無處考證,這幢樓東面還有一棟外形和結(jié)構(gòu)都相似的高樓,后毀于“文革”。
據(jù)傳,孫永信為人正直善良,他開荒墾殖,種杉插竹,努力耕作,勤儉節(jié)約。積累了一筆資金之后,他決心要成就一番事業(yè)。不久,孫永信靠著自己的聰明和魄力,先后置辦了大片的田地,每年收取大量的田租。由于他的辛勤經(jīng)營,幾年間,孫家便資產(chǎn)豐殷,富極一方,在當?shù)芈曂芨。那時,附近一帶土匪盜賊猖獗。為納祥避邪,守住財產(chǎn),并使家庭興旺,福庇平安,孫永信決定建兩座堅固的民居給兩個兒子。經(jīng)過兩年的建筑,兩幢高樓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竣工,取名為“花萼相輝”,寓意讓兩個兒子相互支持,共建家園。后來,兩個兒子外出經(jīng)商一直未歸。
村民們形象地講:“當時可闊氣了!想當年馬跑一天,吃的還是孫家的草。”據(jù)說,當年每遇匪患,全村的人都躲到高樓內(nèi)避禍。由于民居的防盜設施齊全,厚達82厘米的樓墻堅固,且樓里備了許多御敵用的石塊、土槍、土炮,土匪到了這里,每次都是無功而返。簡城村的百姓憑借“簡城高樓”躲過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