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鎮(zhèn):商貿繁榮的“小洛陽”(洛陽名鎮(zhèn)系列 2)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2/12 16:50:22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
商貿繁榮的“小洛陽”
李村鎮(zhèn)交通便利,歷代為糧食、藥材集散地。貨物流通近至洛陽各地,遠至開封、漯河、南陽、蚌埠、南京等。
民國時,李村鎮(zhèn)商賈云集,被譽為洛陽四大名鎮(zhèn)之一,素有“小洛陽”之稱。李村鎮(zhèn)集市與洛陽關林集市齊名,有“洛陽城大,李村會大”之說。當地流傳著“李村街三大匠,天六、狗四、石和尚”的順口溜,贊揚工匠的手藝高超,名廚有穆章記、大邢師、小邢師,地方特色名吃有油旋饃、粉糊卜等。
1938年,日本占領河北省,國民政府河北省黨政機關、富商大戶及不愿做亡國奴的人們紛紛退到黃河以南。洛陽成為河北省黨政機關落腳的地方。由于市區(qū)擁擠,為防日軍飛機轟炸,洛陽城區(qū)部分居民和機關搬遷到伊河南岸的李村鎮(zhèn)。河北省四存中學也遷到李村,在李村辦學五年,大大提高了伊河南岸地區(qū)的文化水平,培養(yǎng)了一批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當下,受傳統(tǒng)商貿的影響,李村商業(yè)依然繁榮,每月有六個會期。我去李村鎮(zhèn)采訪時,剛好逢會。長長的李村街,我走了好大一會兒才到鎮(zhèn)政府。
專員李杏村葬母于李村
抗戰(zhàn)時期,李杏村任國民政府河南省第十行政區(qū)(洛陽)專員。當時,日軍經常轟炸洛陽,為了安全起見,李杏村把家人遷至李村鎮(zhèn)(當時屬洛陽縣)居住。1939年9月,李杏村的母親病故于李村。李杏村為母親舉行了大開吊和安葬禮,前后達一個月,禮儀之隆、排場之大,李杏村“發(fā)財”之多,都是驚人的。
據《偃師聚落記》一書記載,李杏村為母親辦喪事,國民黨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部參謀王守合總辦,保安司令部參謀長張策臣為總賬房,為李村巨商馮漢章負責物資供應,洛陽專署其他要員都參加了葬禮。
李母所用棺木為“十二圓心”(即由12塊柏木中心板合成)的柏木棺材,李母死后第五天舉行大開吊,一直持續(xù)了半個多月。前來致祭送禮的賓客絡繹不絕,有洛陽城內的高級官員、各縣的官員和豪紳,還有省里和國民黨中央的要員。
開吊過后就是安葬禮。洛陽、偃師、伊川等縣還請來了8個著名的嗩吶班送葬,并請道士24名、尼姑24名,設水陸道場,超度李杏村的母親亡靈。送葬時,有人專門從洛陽城運來了龍頭鳳尾32抬棺罩杠,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加上看熱鬧的人群,李村街道水泄不通。若不是警察維持秩序,連靈柩都抬不出村。
河洛大鼓名家張?zhí)毂?br />
李村鎮(zhèn)還有一位名人,即河洛大鼓名家張?zhí)毂丁?br />
張?zhí)毂,生?894年,卒于1970年,號玉林,李村鎮(zhèn)西街人,為河洛大鼓名流,被譽為“說書狀元”。
張?zhí)毂蹲杂滋熨Y聰穎,勤奮好學,說唱水平長進很快,18歲開始行藝,20歲便名震豫西。作為河洛大鼓第二代傳人,張?zhí)毂对谒囆g上大膽創(chuàng)新,去粗存精,使鼓書擺脫了創(chuàng)始期的粗糙和庸俗。
張?zhí)毂墩f唱的鼓書在豫西城鄉(xiāng)及開封、鄭州、西安、蘭州等地享有很高的聲譽。新中國成立后,河洛大鼓這一民間說唱藝術非常紅火,但是沒有統(tǒng)一的名稱。民間稱河洛大鼓為說書,藝人們則各有各的叫法。
1950年,市文聯的李冷文、李振山等人,與張?zhí)毂渡塘亢,將這一紅極一時的民間說唱藝術定名為河洛大鼓。第二年,原洛陽地區(qū)舉辦曲藝培訓班時,眾人就把河洛大鼓的名稱確定下來。
[1][2]
(作者:余子愚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