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御廚房
話說丐幫幫主洪七公中了暗算,功力盡失,生命垂危,他對兩個徒弟說:“我只剩下一個心愿,趁著老叫花還有一口氣,你們?nèi)ソo我辦了吧。”女徒弟黃蓉含淚道:“師父請說。”洪七公道:“我想吃一碗大內(nèi)御廚做的鴛鴦五珍膾。”老頑童在旁邊說:“我倒有個主意,咱們?nèi)グ鸦实劾蟽旱膹N子揪出來,要他好好做就是。”洪七公卻連連搖頭,他說要想吃到正宗的鴛鴦五珍膾,最好還是溜到皇宮里去吃。
鴛鴦五珍膾究竟是什么樣的美味佳肴,會惹得洪七公如此惦念呢?這個咱們將來再說,今天咱們先說說大內(nèi)御廚。
“大內(nèi)”自然是皇宮,“御廚”自然是皇宮里的廚房。宋朝皇宮里有很多廚房,到底哪個才是御廚?很簡單,看招牌就行了。如果門口匾額上寫著“堂廚”,那是給王公大臣做飯的廚房。如果寫著“翰林司”,那是給翰林學(xué)士做飯的廚房。只有匾額上明明白白寫著“御廚”兩個字,那才是給皇帝做飯的地方。
沒錯,宋朝的御廚招牌就這么簡單,上面不寫“御膳房”,也不寫“御廚房”,就只寫“御廚”這倆字兒。
單看外觀,御廚絕對不是皇宮里最大的廚房,但它一定是工作人員最多的廚房,因為光廚師就有兩百個,此外還有三十個擇菜、配菜、挑水和打掃衛(wèi)生的雜役,三十個往皇帝餐桌上端茶送飯的服務(wù)員以及四個專門給皇帝搭配食譜的營養(yǎng)師,加起來總共是二百六十四位。這兩百多位工作人員的主要職責(zé)就是侍候好皇帝的飲食,連皇后都沒有資格讓他們侍候,除非奉有特旨。
那么皇后的飯菜由誰來做呢?跟宮里其他嬪妃一樣,得自己安排。當(dāng)然,我說后宮嬪妃自己安排飲食,不是指她們親自掂勺(山東呂劇《下陳州》:“聽說那老包要出京,忙壞了娘娘東西宮,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剝大蔥……”那是戲曲,不是歷史),而是說她們會安排手藝出眾的太監(jiān)和宮女來做,或者自己花錢從宮外雇廚子。后宮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資,里面包含著雇廚子的錢。
御廚不給后宮做飯,其實正是后宮的福氣,因為御廚里的廚子喜歡看人下菜碟,給皇帝燒菜很精心,給別人燒菜就免不了要偷工減料了。宋朝皇帝大宴群臣,有時候會讓御廚上陣,結(jié)果呢,不是擇菜擇不凈,就是每份菜肴的分量太少,本來按照采購數(shù)量,與宴大臣吃幾頓都吃不完,可是飯菜一上桌,幾筷子就劃拉完了,“或至終宴之時,尚有欲炙之色(《宋史》卷113)”。宴席結(jié)束了,肚子還是癟的。
所以還是洪七公老爺子有經(jīng)驗,他一聽老頑童周伯通要把皇帝老兒的廚子揪出來做鴛鴦五珍膾,就搖頭說不行。為什么不行?怕偷工減料唄。
宋朝皇帝怎么吃飯
說完了御廚,再說說宋朝皇帝怎么吃飯。
宋朝皇帝的飲食生活有一個最大特色,那就是每天只有兩頓正餐!端螘嫺·方域志》記載兩宋帝王飲食習(xí)慣,一般都是上午八九點(diǎn)鐘讓御廚做一頓飯,下午五六點(diǎn)鐘再讓御廚做一頓飯。中午呢?中午沒有。
中午沒有,只是說中午沒有正餐,不代表到了中午不吃飯。宋朝皇帝早上起來,照例要吃些點(diǎn)心;晚上就寢,照例要來點(diǎn)兒夜宵;中午辦完工,照例也要吃一頓。問題是,早上的點(diǎn)心、晚上的夜宵、中午的午飯,這三頓飲食在宋朝宮廷里統(tǒng)統(tǒng)都不能叫做正餐,只能叫做“泛索”。泛索的意思就是皇帝隨時隨地都可以取用的飯菜,它們屬于非正式飲食。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dú)家負(fù)責(zé)媒體運(yùn)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