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春的腳步 來到春莊村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2/21 10:52:21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走進漯河市郾城區(qū)新店鎮(zhèn)春莊村,馬路兩邊是一排排兩層小樓,陽臺上晾曬著顏色鮮艷的衣裳,有的人家還在忙著蓋新房。
今年77歲的村民春海營說,這個村子里的村民大多都姓春。春海營說,早在明末清初時,他的先祖帶領(lǐng)家人從山西洪洞縣一路風(fēng)餐露宿來到此地,看到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土地肥沃,認定是個風(fēng)水寶地,于是就在此定居下來。勤勞勇敢的春姓先祖勤儉持家、耕讀傳家,給后人們創(chuàng)造了美麗家園。
春海營說,他小時候,他的爺爺經(jīng)常給他講村里的歷史故事。
人杰地靈的村莊,在歲月的長河中出現(xiàn)了不少文武官員。從春莊村的村志上記者看到,春莊的歷史人物,第一個要數(shù)第四代先祖春振聲。在大清嘉慶年間,春振聲任武略騎尉一職,這是清朝正六品武官的官階。第五代祖先春景清在清朝道光二年任“布政使”之職,是二品大員。第六代先祖春之禎在道光十八年考取了進士。
“聽祖輩們說,春景清任職的時候,曾買了上百頃土地,朝廷賜予他滾龍匾,上寫四個金字‘運籌帷幄’,那時方圓數(shù)里的田地都是春莊的,所以有村民在種地時就留在了當?shù)亍?rdquo;村主任春得松說,如今商橋鎮(zhèn) 勒橋村附近還有一些姓春的村民,就是當時種地時留下落戶的。
村志上介紹,春之禎曾在洛陽任職五品官員,留下刻有“洛陽正堂”四個字的匾。“1958年的時候,這塊匾還在我家里放,那時候不管村里誰家辦紅白事兒,村民們都會把這塊匾抬出來,走在隊伍的前面,村里人都以此為傲。”春海營說,令人遺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塊匾被毀了。
據(jù)該村村志記載,春莊村曾有一位村民在黃埔軍校就讀,叫春盤鼎。而此人正是春海營的四叔。春海營說,他父親當年和四叔一起在部隊。“小時候我家有一本黃埔軍校的同學(xué)通訊錄,只是后來被毀了。四叔在抗日戰(zhàn)爭中多次帶兵打仗,還參加過臺兒莊戰(zhàn)役。父親和四叔后來都去了臺灣。父親走時我才七八歲。上世紀九十年代,父親和四叔都回來過。”春海營說。
一口古井養(yǎng)育一方人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井是生命的源泉,一口井,意味著一份深深的故土情懷。在春莊村的北頭,至今還保留著一口古井。古井直徑1米多,青灰色的磚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地券成橢圓形的井臺,除部分磚塊有擠壓斷裂現(xiàn)象外,整體保存完好。一方井滋養(yǎng)一方人,這口井,見證了村民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和時代的變遷。
“這口井2003年時整修過一次,現(xiàn)在用鐵柵欄把井圍了起來。每到雨季的時候,古井里就儲滿了水。村里人以前都喝這口井里的水。”春莊村的村主任春得松說。
“據(jù)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說法,這口井是當年遷居到這里的春氏第一代先祖挖的,據(jù)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了。過去,古井旁邊是個湖,湖中有亭子,湖邊還有花園。因為古井臨官道,所以這里過去很熱鬧,村民搭建了棚子,給過往的人提供茶水和食品,以及休憩的地方。” 春海營說。
從春海營的話語里,記者仿佛看到很多年前,古井旁的人們,在井邊淘米、洗菜、洗衣,他們搖著轱轆,老井“吱呀”的吟唱聲古韻悠長。
村莊舊貌換新顏
如今的春莊村呈現(xiàn)出安居樂業(yè)、蒸蒸日上的和諧景象。村里硬化了道路,建造了文化廣場,添置了健身器材,有效地改善了村莊環(huán)境。
“為確保村莊整潔干凈,村里建了垃圾收集站,有專門的保潔人員,每天清理垃圾。我們還組建了村容村貌監(jiān)督隊和專職管理人員,對村里的綠化樹進行養(yǎng)護,營造優(yōu)美、潔凈的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村里這兩年變化特別大,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心里很舒服。”村里一位老人笑著說。
“村里的歷史故事,我也是聽老一輩的人流傳下來的。我們村是一個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村子,希望這些故事能在后輩中流傳下去。”春海營老人說。
(作者:網(wǎng)絡(luò)來源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