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人記憶里的一種特色民間食品,就是一年四季人人都愛吃的“麻花”。香、酥、脆,勾著多少人的味蕾,入口回味無窮!
麻花因為簡單易做,食用方便,歷來被眾多文人贊譽。蘇東坡的《戲詠馓子贈鄰嫗》就這樣描述麻花:“纖手搓成玉數(shù)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麻花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毒蝎橫行,每年陰歷二月二,家家戶戶把和好的面拉成長條,扭作毒蝎尾狀,油炸后吃掉,稱之為"咬蝎尾",久而久之,這種"蝎尾"就演變成今天的麻花。
西峽麻花采用民間傳統(tǒng)手工工藝精制而成,屬于油炸食品。不加任何添加劑,口味獨特、香脆可口、老少皆宜,十分受人喜歡,并且深受外來游客的贊譽。剛出鍋的麻花,色香味俱全,是人們爭搶的對象,每年臨近年關其制作的麻花銷往全省各地,供不應求。
西峽麻花比較出名的有丁河麻花、桑坪麻花和米坪麻花。麻花份量足、實惠、口感清香酥脆,而且現(xiàn)在還成了饋贈親朋的禮品和外來游客搶購的特色食品。
西峽麻花制作方法:
選用優(yōu)質面粉、新鮮葵花油、花生油,食鹽、雞蛋、傳統(tǒng)手工酵母等原料。先從事先醒(發(fā)酵)好的面團上,掐出重約二兩的面球,揉成條狀抹上油后碼放整齊,準備工作完成后,將條狀的面團搓成手指粗細,然后一手捏著一端,另一手循序漸進地朝一個方向搓,力道要拿捏的恰到好處才能使得花型勻稱,搓好后一甩一捏,細長的面條被折了起來,松開一只手,面就自動扭起勁兒來,擰成一根麻花。
鍋里放食用油,待油溫達到2至3成熱時,把做好的麻花生胚輕輕的放入油中炸制。待麻花浮在油面上,呈金黃色時,快速撈出(麻花上色快)控凈油,撈出放入竹籃中即可。
注意:一定要小火炸制,否則麻花容易炸糊。
麻花的味道可甜可咸可五香,吃到嘴里嘎嘣脆,同時還有面食的香味。
在西峽,上到80歲老人,下到一歲小孩,無論男女都喜歡吃“麻花”。麻花不僅可以當做零食,還是產(chǎn)后女人的坐月子主食,補品呢。產(chǎn)后女人身子虛弱,用黃酒煮荷包蛋再放入麻花加紅糖,不僅香甜美味而且補中益氣活血生血,這一產(chǎn)后滋補秘方在西峽民間流傳一千多年了。
是不是想嘗嘗?小時候麻花就是過年的味道,F(xiàn)在的麻花,不只是西峽的味道,更是西峽的本色!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