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店村位于寶豐縣城北約3公里,是宛洛古道所經之處,因郭氏先祖遷居此處,久成村落,原名為郭家?guī)X(洛陽平樂郭家譜記);公元1392年,韓姓人家在村南建一旅店,易名為韓家店;明清時又改為韓家營;清順治十六年(1659)復稱韓家店;1936年至今稱為韓店。主要姓氏有郭、韓、褚、王、芮、蘇等,曾有郭家北場院、褚家大院、芮家大院、蘇家大院,有久負盛名的曲劇團、豫劇團、名聞遐邇的韓店嗩吶,有釀酒、軋油、鐵匠、木匠等店鋪。全村現有3043口人,耕地面積3256.5畝,是肖旗鄉(xiāng)第一大村。
在寶豐縣肖旗鄉(xiāng)嗩吶文化產業(yè)園,今年70歲的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店嗩吶代表性傳承人褚金德對記者說:“嗩吶是以吹為主,打、拉、咔為輔的一種民間器樂演奏形式。韓店嗩吶以家族傳承、師徒傳承為主,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間,歷經民國,繁盛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主要用于婚喪嫁娶、節(jié)日娛樂、開業(yè)慶典等場合,常用曲牌有《百鳥朝鳳》《抬花轎》《農家樂》《一枝花》《迎賓曲》等,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韓店嗩吶享譽郟縣、魯山、汝州、襄城縣、葉縣、舞陽、漯河、鞏義、方城等縣市,并遠揚河北、山東、安徽等地。2017年,韓店村從事嗩吶演奏人員200多人,有嗩吶班31個,占全縣總數的56%,年創(chuàng)收入150多萬元。
“現在,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縣里幫助我修繕了韓店嗩吶非遺傳習所,鄉(xiāng)里把我家門前的街道命名為嗩吶路,臨街墻面繪上了嗩吶表演墻繪,門前空地上建造了嗩吶表演塑像群。我深受鼓舞,一定當好傳幫帶,讓嗩吶為大家?guī)砀嗟氖杖、更多的快樂?rdquo;褚金德說,如今他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兒媳、兩個孫子都掌握了這一技藝。
多年來,韓店村嗩吶涌現出了郭電明、杜氏姐妹“五朵金花”等當地的嗩吶名人。他們精湛的表演,在國內各種賽事中屢獲大獎。2020年10月,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韓店嗩吶代表性傳承人杜淑芳與羌笛演奏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海元、蒙古族拉弦樂器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哈達現場合作演奏,被傳為佳話。
2010年,肖旗鄉(xiāng)韓店村被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南省藝術之鄉(xiāng)”;2015年,韓店嗩吶被列入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23年,肖旗鄉(xiāng)被命名為“河南省嗩吶文化之鄉(xiāng)”。如今,穿越百年的韓店嗩吶已成為韓店村一張亮麗名片。
近年來,韓店村黨支部以黨建為引領,立足實際,深耕文化產業(yè),繁榮了韓店嗩吶、韓店酒釀造、韓店老油坊等,并加大土地流轉和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人士工作力度,新興了服裝加工和旅游產業(yè),成立了寶豐縣肖旗鄉(xiāng)韓店村股份經濟合作聯(lián)合社,促進了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實現了村里有產業(yè)、群眾有收入的良好局面。
“2022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20萬元。下一步,韓店村將堅持黨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持續(xù)改善人居環(huán)境,促進和美鄉(xiāng)村建設;大力發(fā)展食用菌種植,紅薯育苗、儲存、加工為重點的集體經濟,以產業(yè)振興促進鄉(xiāng)村振興;依托河南康龍集團‘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的優(yōu)勢,挖掘文化底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推進文旅融合,擦亮‘河南省嗩吶文化之鄉(xiāng)’和‘河南省傳統(tǒng)村落’金字招牌,爭創(chuàng)‘五星支部’。”韓店村黨支部書記王偉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