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5分鐘被搶光、開場前演出場外人流如織、能容納1700人的演出大廳座無虛席、隨著大幕拉開觀眾掌聲雷動……3月27日晚,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越劇《陳三兩》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上演。
觀眾難道都是沖著“君霄組合”來的?演出當晚,由于李云霄、陳麗君的出演,大批觀眾從全國各地慕名趕來,卻在“追星”的過程中被喚醒了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戲曲DNA,不管是老年觀眾,還是年輕人,看戲的過程都非常專注,而銜接老少的就是一個個像“君霄組合”這樣的青年演員。
現(xiàn)場火爆
“君霄組合”帶動經(jīng)典老戲破圈走紅
《陳三兩》并非新作,原為河南曲劇傳統(tǒng)劇目,先后被京劇、豫劇、晉劇、越劇等劇種移植,并成為各劇種經(jīng)典保留劇目,還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越劇《陳三兩》根據(jù)《花中君子》改編,是越劇藝術家呂瑞英的代表作。主要講述了才女李素萍被迫賣身葬父,贈銀給胞弟李鳳鳴讀書成才,自己卻被賣入青樓,但只賣文不賣笑,因雙手能寫篆體,“作文一篇,白銀三兩”,更名陳三兩,然因拒嫁富商被蒙冤,在義弟陳奎的查勘下洗去冤屈的故事。《陳三兩》曲折動人又充滿正能量,有業(yè)內評價,“該劇褪去了越劇的脂粉氣息,無關風月的劇情讓人耳目一新。”
戲中,李云霄飾演陳三兩,王肖龍飾演李鳳鳴、陳麗君飾演陳奎,可以說《陳三兩》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大女主戲,不論是扮相還是唱功,李云霄當晚的表演堪稱完美。劇中陳三兩有一段經(jīng)典“罵堂”唱段,難度超高,但現(xiàn)場效果極好,李云霄將陳三兩發(fā)現(xiàn)貪贓枉法的知府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后,那種悲憤交加的情緒演繹得淋漓盡致,痛斥知府的大段唱詞更是一氣呵成。
雖然陳麗君這次是配角,但其高人氣使得“陳奎”這個角色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陳麗君這次一改《新龍門客!分匈Z廷的邪魅瀟灑,塑造了一個有情有義的形象,伴隨著角色的身份轉換,陳麗君的每次出場都會贏得全場喝彩,現(xiàn)場有觀眾打趣道:“剛開始還不知道陳麗君是哪個,后來知道了,就是出來后掌聲最熱烈的那個。”不過陳麗君并不搶戲,表演張弛有度,和李云霄配合默契,與整個小百花越劇團共同奉獻了一場近乎完美的越劇《陳三兩》。
觀眾評價
“不走進劇院,
你怎么知道自己不喜歡戲曲?”
走進劇院看《陳三兩》的人都是沖著君霄組合嗎?還真不是。
觀眾楊女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自己身旁觀眾一邊是小學生,一邊是頭發(fā)花白的老人,無論年齡大小,整個看戲過程都是非常專注的,在楊女士看來,銜接老少的就是各個像陳麗君、李云霄這樣為戲曲奮斗的青年演員。“小百花越劇團演職人員的平均年齡在全國劇團中算是偏年輕化的,我相信這也是小百花受當下年輕人喜愛的原因之一,她們更懂得如何在信息涌動的時代抓住年輕人。”
34歲的陳女士是鄭州本地人,雖然喜歡君霄組合,但這是她第一次現(xiàn)場看兩位演員的戲,而且一開票就發(fā)動全家搶票,最終搶了一張票,當被問及是喜歡君霄組合,還是喜歡戲曲,陳女士說:“因為戲也是角兒的藝術,這兩者其實是不可分割的,我主要從她們身上看到了戲曲的專業(yè)性,她們本人特別勤奮,這種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陳女士原本看京劇、豫劇比較多,通過君霄組合,她愈發(fā)了解越劇,“我現(xiàn)在可以分清越劇的各個流派,在沒有唱詞的情況下,基本可以聽懂全場,”陳女士說,“京劇藝術家王珮瑜曾說過,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一種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運用在越劇上,當你走進劇場,就可以感受到越劇的魅力。”
32歲的趙女士是高校教師,這次專程從江蘇常州來鄭州看戲,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千里趕來都是為了愛”,趙女士是偶然間在社交平臺刷到的君霄組合,很快就被她們的表演感染了,趙女士說:“我前一天剛看了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蔡浙飛老師的《陸游與唐琬》,在這些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全能越劇演員的品格,她們能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帶來很多品格指導。從陳麗君李云霄這些年輕演員身上看到了傳統(tǒng)戲曲的傳承和堅持。”
趙女士認為君霄組合是打開年輕國人對傳統(tǒng)文化向往的一把鑰匙,“用陳麗君的說法就是,國人骨子里的戲曲DNA被撬動了,在劇場走一圈可以感覺到,以前看戲的可能多是白發(fā)翁,如今都是一片青頭。”
業(yè)內聲音
吸引觀眾、留住觀眾,
以戲曲新貌展現(xiàn)國人精神
2月7日,河南藝術中心越劇《陳三兩》的門票正式開售,票價從180元到680元不等,5分鐘內搶購一空,河南藝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jù)相關統(tǒng)計,與以往的戲曲演出最大的不同是,這次購票的年輕觀眾群體占比約為90%,“這不僅印證了君霄組合的影響力,也能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在的消費文化主力是年輕人。”
在演出從業(yè)者看來,君霄組合的火爆效應對演出市場有引領作用,證明文化市場的熱度尚在,會讓整個市場更有信心,同時也能吸引更多觀眾,“可能他們之前沒有走進過劇場,但被這種大流量的劇吸引到劇場后,可能就會愛上劇場,從而成為劇院的長期受眾。”
君霄組合的火爆更為如今的劇團建設打了一個優(yōu)秀樣板,有業(yè)內人士看完劇后感受到了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宣發(fā)和策劃愈發(fā)成熟,這對傳統(tǒng)戲曲行業(yè)來說是踏出了一條蹊徑,“他們不刻意展現(xiàn)演員的疾苦,而是更多地展現(xiàn)他們的精神面貌,用其積極向上的一面作為核心力量,讓傳統(tǒng)戲曲看起來更有網(wǎng)感、更接地氣。這也給其他正在轉型的傳統(tǒng)劇團帶來啟發(fā):戲曲演員和其他打工人一樣,如何更全面地展現(xiàn)他們的個性與特征,需要在實踐中繼續(xù)思考。”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副院長兼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蔡浙飛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談到了越劇的火爆出圈,她認為,流量是一把雙刃劍。越是“火爆”的同時,越要靜下心來思考,未來如何創(chuàng)作出更多精品、如何留住這批新觀眾,這才是接下來最重要的事。
蔡浙飛認為,要想傳播、推廣傳統(tǒng)文化就必須學會擁抱新媒介平臺,但也要警惕平臺娛樂化對傳統(tǒng)文化的侵蝕,在如何讓傳統(tǒng)戲曲更貼近年輕人方面,蔡浙飛表示,“練好基本功、傳承好的傳統(tǒng)戲曲,是越劇人一直在做的。但我們更要思考,在以短視頻為主流傳播渠道的自媒體時代,如何讓戲曲文化走近年輕人,用戲曲展示中華文化、展示中國人的情操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