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與輝同行”河南行繼續(xù)第二天行程,在鄭州鞏義杜甫故里,董宇輝和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程韜光一起走進詩圣杜甫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
你知不知道,董宇輝的偶像是誰?答案就是詩圣杜甫。
杜甫出生在河洛一帶,故里背依筆架山。“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杜甫在這里度過了歡快的童年生活;“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即使身在月夜下的邊塞,杜甫始終遙望這片生他養(yǎng)他的熱土。
在游覽的過程中,董宇輝回憶起上學時讀杜甫的感受:“當時讀杜甫的詩不懂其中的意思,再后來人生經(jīng)歷了很多困難,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世間的困難會磨滅絕大多數(shù)人的銳氣,會摧毀他們的毅力,但是有極少數(shù)人能夠在挫折和磨難中變得更加勇敢,爆發(fā)出一種強大的生命力,讓他們的精神變得更加不屈不撓,也讓他們的道德變得更加的高超,這個人就是詩圣杜甫。”
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青少年,到十年漫游、十年求官、十年漂泊的一生,他憂國憂民,揮毫賦詩,留下了140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杜甫被后世尊為“詩圣”,其詩被后世稱為“詩史”。
“他的一生顯得那么的悲苦,我們小時候讀他的書,老師總是講‘沉郁頓挫’,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設身處地地理解每一個人,也感同身受地理解每一個人。”董宇輝說。
今天的杜甫故里,穿越千年,迎接八方游客,誦讀“詩史”千古絕唱,體悟“詩圣”家國情懷。
來到鄭州登封嵩陽書院,董宇輝與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群開啟了一場以“歷史,時間的詩”為主題的對話。
步入嵩陽書院,滿目蒼綠,書香四溢,仿佛每一塊青石都蘊藏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建于北魏太和八年的嵩陽書院距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
“前兩天我們發(fā)出了直播預告之后,很多朋友特別激動,說看王立群老師所講的《史記》受到了很多的感觸,也收獲了很多的智慧,人生很多時候就是關(guān)鍵的那幾步,有一個人點你一下,可能一生就豁然開朗。”董宇輝說道。
直播間中,董宇輝和王立群談古論今,從千年前的歷史典故聊到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那些歷史人物和事件在董宇輝和王立群的講述下,變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
“中原文化非常的博大且深厚,大家五一假期可以有很多的選擇,這個書院也是(一種選擇)。人比較少的時候,大家在書院里平靜地走著,聽著這里蟲鳴鳥叫,是另外一番滋味。”董宇輝邊走邊說。
輕松的氛圍中,王立群還現(xiàn)場開啟了“開封話”教學,教董宇輝說:“你吃了沒(mou)?”
帶領(lǐng)網(wǎng)友游覽嵩陽書院時,董宇輝不忘繼續(xù)在線推介河南:“能夠來河南,我們自己感到很開心,很榮幸,我們同時也期待能夠借著我們的鏡頭,我們的講述,把這里的美好、歷史的淵源、文化的厚重講給鏡頭前的你。”
網(wǎng)友紛紛在評論區(qū)互動:“已經(jīng)在去河南的路上。”“都快來河南玩吧!”
鏡頭前
看山河廣闊,品文化璀璨
百聞不如一見
這個五一,我們等你行走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