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堂畫是敬奉過世的三代宗親的圖像,亦稱祖宗神位,為一般貧苦農家簡陋的祭祖場所所用。畫版中的畫面表現出三個空間,堂上、堂下和門外。堂上有供桌,桌上有貢品,桌后是長龕,龕內置牌位,“三代宗親”就是俗話祖宗三代,寫上誰家就是誰家。以祈祖宗在天之靈護佑家族興旺安康:激勵后生奮發(fā)向土、光宗耀祖。因多貼在堂屋正中,故稱"家堂",有多種不同規(guī)格和式樣。
年畫是一種消耗品,也只是在春節(jié)貼用,俗話說年畫三日新,所以印制再好的年畫也只保留三五日。民間年畫產生的年代和它的制作方法,顏色的泡制以及民間藝人為了降低成本,就地取材等,才決定了它的藝術特色。它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fā)展。到了近代,化工染料的出現和進口,省去了民間藝人繁雜的制作過程。蘇木紅則由德國進口的大紅代替。價格即便宜,配制又簡便,且較之傳統(tǒng)方法泡制的顏色更加鮮艷亮堂。民間藝人又根據它的特性再添加多種輔料 ,既不失傳統(tǒng)之特點,又使年畫耳目一新,頗受群眾歡迎。
色彩斑斕的開封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散發(fā)著恒久而獨特的魅力。如今,許多藝人也根據融合現代工藝,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改良這木版年畫的色彩之作,使其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