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程規(guī)劃
牡丹文化已經(jīng)演變成洛陽旅游的一張名片,每年吸引著無數(shù)游人前來此賞花踏青。另外,作為一座千年古都,洛陽其本身的文化資源更是其一道亮點。
洛陽賞牡丹短途游
單純?yōu)橘p花而來,行程一般1天即可。早晨前往牡丹園(景點介紹中各個牡丹園都有詳細說明)賞牡丹,感受古王朝的壯闊文化。下午時間富?汕巴遵R寺游玩,領(lǐng)悟中國第一古剎的梵音(或是前去龍門石窟欣賞盛唐佛雕的恢弘)。
洛陽賞牡丹長線游
針對于時間較為富裕的朋友,在漫步牡丹園賞完牡丹后,可以前去龍門石窟(或是白馬寺)欣賞漢唐遺風。結(jié)束第一天的行程后,根據(jù)自身時間安排,可以去其他景點(例如關(guān)林、洛陽古代藝術(shù)博物館、白云山風景區(qū)等)游玩,也可以在洛陽市內(nèi)吃小吃、賞古韻。
♦ 其他信息
洛陽,簡稱“洛”,地處古洛水北岸而得名,地處九州之中;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余年建城史,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qū)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世界上第一座統(tǒng)籌規(guī)劃的城市。
關(guān)于洛陽有著太多太多的標簽。出河圖洛書育三皇五帝,自夏朝開始有13個王朝在此定都,儒、釋、道、玄、理肇始于此,科舉制度創(chuàng)建于此,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五大都城遺址、邙山古墓群和天子駕六震驚世界,“宅茲中國”“中國”一詞源自洛陽,國務(wù)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歐洲人最向往的城市中,中國休閑城市榜首。
洛陽的歷史曾用名或別名,包括斟鄩、西毫、洛邑、洛師、成周、王城、雒陽、東都、東京、神都、洛京、京洛、洛都、洛中、嵩京、中京、西京。
洛陽牡丹
“天下名園重洛陽”,“洛陽牡丹甲天下”,牡丹是我國傳統(tǒng)名花,花蕾碩大,色澤艷麗,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代表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之風范。
牡丹從隋代落戶洛陽西苑后,地脈適宜,開得繽紛美麗、艷冠天下。唐代洛陽是東都,武則天當皇帝時就在洛陽登基,并一直在洛陽主持政務(wù)。“自唐則天后,洛陽牡丹始盛。”(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從武則天時期到開元年間(公元690年至公元741年),還有唐貞元、元和年間(公元785年至公元820年),是中國牡丹史上一個黃金時代,奠定了中國牡丹發(fā)展和牡丹文化興盛的堅實基礎(chǔ)。
洛陽牡丹品種
洛陽牡丹演化的結(jié)果,使得牡丹的觀賞價值大大提高,但也造成了牡丹有性繁殖能力的降低。千百年來,洛陽花師們正是利用牡丹的這種演化、變異,經(jīng)過自然和人工選擇,創(chuàng)造出數(shù)以百計的牡丹新品種,對花卉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洛陽牡丹品種的顏色是隨著新品種的培養(yǎng)而不斷增多。洛陽野生牡丹為白色的楊山牡丹和紫斑牡丹以及其他牡丹種,經(jīng)過人工栽培后,唐時出現(xiàn)了黑色(如軍容紫),宋代出現(xiàn)了黃色(如姚黃等)、綠色(如歐家碧)、紫色(如左花等)和復色(如添色紅)以及奇特的轉(zhuǎn)枝花(如潛溪緋)等。此外,洛陽牡丹還出現(xiàn)了許多過渡性的花色。
而今,洛陽牡丹的花色甚豐,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及復色等9大色系,五彩繽紛,萬紫千紅。截止1990年的統(tǒng)計,洛陽牡丹品種屬紅色系的204個,白色系67個,粉色系133個,黃色系11個,紫色系69個,藍色系26個,綠色系4個,黑色系20個和復色系4個,總計538個。矛盾品種的命名,或以姓氏,或以產(chǎn)地,或以花色,或以花形。以姓氏得名者如姚黃、魏紫、歐家碧;以產(chǎn)地得名者如洛陽春、潛溪緋、壽安紅;以顏色取名者如鶴翎紅、胭脂紅。一些牡丹花,則冠以俊美的品名,如醉楊妃、玉天仙、二喬等。還有寓意深妙而又典雅的稱呼,如瓔珞寶珠、飛燕紅妝、雪夫人、粉香奴等。每個品種差異分明,各具特色。
歷史名人與牡丹
一、隋煬帝與牡丹
604年隋煬帝楊廣繼位,于東都洛陽天辟西苑。隋煬帝好奇花異石,曾三下江南搜尋。并派人將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種植在西苑中。
據(jù)唐人的《海山記》記載:煬帝辟地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牡丹,有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云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風嬌等名貴品種。在皇家園林中,大量地種植牡丹,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可見隋煬帝對牡丹的愛好。
二、楊貴妃與牡丹
楊貴妃尤好牡丹。唐開元年間,宮廷內(nèi)開始重視牡丹,并在興慶東沉香亭前、驪山行宮等處,栽植數(shù)種紅、紫、淺紅、通白等色牡丹;ǔ蹰_,楊貴妃帶眾宮女游賞花間,如醉如癡。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楊國忠初因貴妃專寵,上賜以木芍藥(即牡丹)數(shù)本,植于家。”因貴妃專寵,喜愛牡丹,唐明皇也作為寵愛之物把牡丹賜給了她的哥哥。
三、武則天與牡丹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
傳說武則天有一次在寒冬時節(jié)賦詩一首,令百花仙子群花大放,第二天御花園中果然錦繡萬千,而唯有牡丹堅守傲骨,拒不開放,武則天大怒,她認為平時對牡丹最厚,牡丹卻如此負恩,于是在用炭火炮烙之后更傳令將牡丹貶去洛陽。牡丹后來在洛陽繁盛了,這種牡丹在武則天的烈火中骨焦心剛,矢志不移,洛陽人贊它為"焦骨牡丹"。“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陽最盛。”
事實其實不然,武則天是一個極富感情的人,并尤好牡丹。據(jù)舒元輿《牡丹賦序》說:“天后之鄉(xiāng),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則天)嘆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這正說明了武則天的家鄉(xiāng),早就種有許多牡丹,而縣品種“特異”,已超過京城的許多品種,因此,將家鄉(xiāng)的珍稀品種移到都城來。
后來,武則于在洛陽建立武周神都時,將長安的一些牡丹帶到洛陽來,是合乎常理的事。
四、歐陽修與牡丹
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十,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善散文、詩詞,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洛陽作推官時,發(fā)現(xiàn)“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皆插花;ㄩ_時,士庶況為遨游”。這時的洛陽城,無論民家,還是官院,植滿牡丹。歐公大為感動,于是遍訪民間,將洛陽牡丹的歷史、栽培、品種,以及風俗民情作了詳盡的考察,寫成了我國第一部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
五、陸游與牡丹
陸游,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宋代杰出的詩人、史學家、書法家、愛國將領(lǐng)、民族英雄。
他在四川作官時,曾多次春游四川彭縣的丹景山及當?shù)孛耖g,稱“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天彭之花,皆不詳其所自出”,“大抵花品近百種”。后來,他著了一本《天彭牡丹譜》。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