悵望千秋毓秀臺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12/10 15:50:58 來源:許昌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汽車駛離喧鬧的市區(qū),穿過翠綠的莊稼地、寧靜的村莊,穿過車輛如流的高速公路,遠遠的,一座高臺佇立在原野上,像擱淺在歷史長河中的一條船,毓秀臺到了。
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都許,在都城西南部修建毓秀臺。據(jù)傳,昔日毓秀臺下布列著齋宮、神廚、宰牲亭,是皇帝祭祀前沐浴、齋戒和準備祭物的地方。臺下南部,有一劵門,過劵門,有99級臺階通向臺頂,意為登99重天才能叩見天神。臺頂為祭祀用的廣場,廣場正中聳立著一座高峻雄偉的玉皇殿,殿頂圓錐形,殿基為方形,體現(xiàn)了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從公元196年都許到公元220年禪位,每年春秋兩季,漢獻帝便是在此“祭祀天神,以祈豐年”。
196年到220年,歷史上彈指而過的24年,對一個人來說,卻是從16歲到40歲,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名為皇帝,實為囚徒,卻享受著至高無上的尊容,代表黎民蒼生向上天祈禱。于是,后代史學(xué)家稱之為“守位”。這個人,就是漢獻帝劉協(xié)。站在毓秀臺上,可以想象得出當時場面的盛大、儀仗的威嚴、大臣的恭謹,那么,劉協(xié)祭天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也許,在他面對群臣自稱“寡人”時,覺得自己是真正的寡人。不幸身為亡國之君,沒有一天執(zhí)掌天下的快意,有的是生在帝王家的悲哀!
毓秀臺祭天,不僅僅是一個充滿形式感的儀式。通過這種儀式,曹操要讓天下人明白,漢室受命于天,君權(quán)的象征——皇帝正在許昌得到曹氏的擁戴,哪怕“人心向天子,個個贊曹侯”的局面只是一個假象,亦足以為他實施自己的政治綱領(lǐng)鋪平道路。果然,曹操迎漢獻帝都許之后,“挾天子以令諸侯”,誅袁紹、平西涼,統(tǒng)一北方,橫槊賦詩,成就了一代偉業(yè)。如此說來,毓秀臺不僅是一位末代皇帝祭天的所在,還是曹操高超政治智慧的具體體現(xiàn)。
——選摘自范廷僚著《三國文化之旅記者行》
(作者:寇曉燕 責(zé)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