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巖,字君山,洛陽人。生活在北周和隋代。他酷愛讀書,精通經(jīng)史,才華橫溢,常按孔子勸導(dǎo)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tài)度面對皇帝。北周時任宣武將軍;隋時,他被任命為益州總管長史,除處理地方事務(wù)外,主要職責(zé)是教育和監(jiān)督隋文帝的三子楊秀。他恪盡職守,使當(dāng)?shù)乩习傩肇S衣足食;狂悖的楊秀在他的輔佐下也不敢胡作非為。
朝堂上直言敢諫
北周宣帝是個昏庸、殘暴、倒行逆施的皇帝,他肆無忌憚,盤剝百姓,亂殺無辜官吏,使得人人自危。京兆郡丞(京城地方長官副職)樂運實在忍無可忍。一天早晨,樂運決心以死相諫,讓家人抬著棺材上朝,到宣帝前,指出宣帝的八條錯誤,語氣懇切,期望宣帝改邪歸正,廢除弊政。
但這位整日沉溺于花天酒地之中的皇帝,哪里聽得進(jìn)去這逆耳的忠言,不等樂運念完,就勃然大怒,厲聲道:“狂悖賊子,信口胡說,誹謗朕躬,推出斬首!”滿朝大臣大多不敢出聲。這時,元巖站出來,對皇帝說:“樂運扛棺上朝,已下了必死的決心,為社稷蒼生,以身許國,死又何憾?”他又誠懇地對宣帝說:“如果陛下因此殺了樂運,不但于國無益,而且陛下還落下了聽不得批評的壞名聲,不如將他流放邊疆,如此一來還表現(xiàn)了陛下的仁厚,陛下以為如何?”宣帝聽后,覺得元巖講的有道理,就赦免了樂運的死罪。
宣帝不因此事有所收斂,甚至比以前更甚。大將軍烏丸軌因一件小事觸怒了宣帝,他立刻下旨處斬。元巖聽說后,又上殿陳奏,說烏丸軌罪不當(dāng)誅,何況動亂之時,尤為不妥。宣帝認(rèn)為元巖蹬鼻子上臉,處處和他作對,于是大聲說:“你是烏丸軌的同黨嗎?”元巖回答:“臣并非烏丸軌的同黨,只是考慮陛下殺人過多,恐引天下人議論和不滿。”宣帝不聽,殺了烏丸軌,讓太監(jiān)打元巖的臉,并將其罷官。
下益州輔佐楊秀
楊堅當(dāng)北周宰相時,起用了元巖,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后又晉爵為平昌郡公,食邑2000戶。元巖為官清正廉明,不貪不占,深受文武官員贊許。
楊堅建隋朝后,常常以周代諸侯微弱以至于滅亡的事為戒,因此分封各皇子,讓他們的權(quán)利與王室相等,從而使江山穩(wěn)固。他派晉王楊廣鎮(zhèn)守并州,蜀王楊秀鎮(zhèn)守益州。由于二位王子都很年幼,需要忠貞賢良又有名望的人來輔佐,那時元巖與王韶都以耿直出名,頗受楊堅青睞。一天,隋文帝召見元巖說:“二子由王韶輔佐,你有宰相之才,人品高尚,我想任命你為益州總管長史,委屈你輔佐楊秀。治理益州雖不難,但楊秀是個不羈青年,輔佐他并不易,我已告誡他,言談舉止均聽你的安排,不得對你施以任何羞辱與暴力。”
元巖到益州為官后,法令嚴(yán)明,官吏百姓都稱贊。楊秀生性喜歡奢侈,曾經(jīng)要捕捉獠人(蠻人)來充當(dāng)宮中宦官,又想活取死犯的膽來做藥。元巖急切進(jìn)諫,楊秀只好道歉作罷。楊秀害怕元巖的耿直為人,所以常依循法度辦事。蜀中的官司案件,元巖所判決的,無人不心悅誠服。甚至那些有罪被判罰的人也說:“平昌公判了我的罪,我又有什么不服氣的呢?”
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元巖死在官任上,隋文帝悼念惋惜了好長時間。元巖死后,蜀王就能隨便做他想做的事了,漸漸地到了違背法令的地步。等到楊秀獲罪,隋文帝說:“元巖如果還在,我兒子怎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呢?”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fù)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