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年間,牛寨王氏家族十世王溯維如奇峰突起,橫亙伊畔,為王氏家族增添光彩。
1 與張廷玉、年羹堯是同榜進士
王溯維,字林熾,號七峰,生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卒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七峰山為嵩縣名山,海拔1143.2米,因七座山峰簇擁在一起而得名,位于嵩縣縣城南12公里的紙房鎮(zhèn)呂溝村,與縣城遙遙相望。七峰連綿起伏,與縣城后坡的疊翠山相對,形成“七峰對疊翠”的奇觀,“七峰疊翠”為嵩縣八大景之一。王溯維以“七峰”為號,或與此有關(guān)。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王溯維與張廷玉、年羹堯等人一起進士及第。
張廷玉生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間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時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職。康熙末年,張廷玉整治吏治,完善軍機制度,并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謚“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張廷玉以文治知名,年羹堯以武功聞名。年羹堯生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字亮工,號雙峰,為人聰敏、豁達,善于辭令、翰墨,辦事能力很強。雍正即位后,年羹堯先后任四川巡撫、川陜總督,執(zhí)掌軍政大權(quán),成為雍正的心腹。后來,雍正削去年羹堯的官爵,并賜其自盡。
一般來說,同榜進士往往交往較多,情誼深重?墒菑耐跛菥S的從政經(jīng)歷來看,他和張廷玉、年羹堯沒有多少聯(lián)系,因為他始終處在中下層官吏的位置上。
2 雍正稱贊王溯維是“江南好官”
進士及第后,張廷玉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年羹堯被授職翰林院檢討,王溯維被授職山西省潞城縣(今潞城市)縣令。由此,三人走上了不同的從政之路。
王溯維遠離京城,安心做好縣令,在七年任期內(nèi)組織百姓開墾荒地、疏通河道,出資助耕、教民種棉及紡織。他恤貧困、明訴訟、平冤獄、興學(xué)校,政績卓著,深得當?shù)匕傩諓鄞鳌?/p>
1706年,王溯維任江南富庶之地青浦縣(今上海市青浦區(qū))知縣。1716年,康熙就如何革除松江府(今上海市)青浦縣稅賦一事召見王溯維,對他大加贊許。之后,王溯維陳述了數(shù)千言的建議,俱被采納。1721年,王溯維入京,康熙命其入陜西協(xié)助賑災(zāi)。因他公明干練,制府(總督別稱)想挽留他在陜共事,但被他婉言謝絕。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雍正召見王溯維,令其赴蘇州以知府銜任昆山知縣。他到任后清理積案、明斷冤獄、不畏豪強、革除漕弊,獲江蘇布政使、大學(xué)士鄂爾泰的賞識。鄂爾泰令江蘇各縣效法昆山縣,并向朝廷舉薦王溯維。朝廷傳旨讓其任太倉知州。
雍正四年(1726年),王溯維奉旨進京,雍正見了他,稱贊道:“江南果然有好官。”雍正向其征詢革除漕弊的意見,王溯維呈上自己的奏章,雍正看后說“所奏極是”,并稱贊王溯維“極聰明、能辦事”,希望他“養(yǎng)成督撫氣度”,有意重用。雍正還賜其貂皮兩張、茶葉兩瓶、紫金錠二十個、御書石刻三道。
3 浙江總督李衛(wèi)欣賞王溯維的才能
史料記載,康雍時期,王溯維先后向皇帝上奏章9折,被皇帝召見3次,足見其任事之能,行事之忠,辦事之效。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冬,王溯維轉(zhuǎn)任荊州知府,抵任半月又奉旨轉(zhuǎn)任浙江分巡杭嘉湖道按察使司副使。浙江總督李衛(wèi)(清代名臣)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委任他清查松江府漕銀積欠。當時松江府積欠有官欠、吏欠、民欠,多如牛毛,很難梳理、追討。王溯維不避繁難,逐一清查,殫精竭慮,兩年時間即完成任務(wù)。
之后,王溯維任浙江布政使參政,分巡寧波、紹興和臺州道。他除了一如既往地關(guān)心農(nóng)事,還根據(jù)浙東的特殊情況,體恤沿海漁事和商船,極力革除海關(guān)陋規(guī),加強戰(zhàn)船的修建與規(guī)劃。他經(jīng)常星夜往返于杭州、寧波等地,最終積勞成疾,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農(nóng)歷七月十九日卒于居所內(nèi)。
4 刻印“清”“慎”“勤”自勉
清乾隆版《嵩縣志》評價王溯維:“膽智過人,應(yīng)務(wù)果決,四任州縣二十余年,以才吏稱。”
王溯維繼承了王氏家族賢良方正、忠孝敦厚的家風(fēng)和仁義耿直、敬業(yè)樂群的品德,具有以下優(yōu)點:
一是頗有才干,應(yīng)事果決。他“四任州縣”,處在封建社會中下層官吏位置上,舉凡刑名訴訟、辦學(xué)興教、農(nóng)桑棉麻、水利海防等政務(wù),他都親身經(jīng)歷,管理錢政有超常才能,是稱職的“財政專家型官員”。他辦事果斷明敏,施政效率高,“不可者千金不移,可者立即施行,從無宿諾”。他斷案迅速,認為處理案件“遲一日則民受一日之累”。
二是忠誠坦率,剛直不阿。他在昆山任知縣時,學(xué)憲(官名)主持歲試,因為小事便想羅織罪名。眼看該縣不少學(xué)子要因此受累,王溯維再三向?qū)W憲講明事由,要求停止構(gòu)訟。學(xué)憲很生氣地說:“我官比你大,你敢不聽我的?”王溯維說:“我就是因為堅持己見,不媚上官,二十多年了,仍然是區(qū)區(qū)縣令。”學(xué)憲也被他打動,終于讓步。他待人接物內(nèi)外如一,有話當面講,光明磊落。他這樣評價自己:“此膽頗壯,若畏首畏尾,天下事無一可為。”
三是不避繁難,清廉慎勤。王溯維曾刻“清”“慎”“勤”三個印來自勉,他說:“清、慎、勤三字,官不可缺。若不清,則慎、勤也就是為了滿足一下自己的私欲罷了。”
刑名訴訟用“慎”字,核查錢糧用“勤”字,王溯維說:“打官司不出縣衙,光憑清廉,若不‘慎’,則‘勤’也會失誤。至于錢糧,國家有一定之額,只要‘勤’就不會有失誤。”這是頗有見地的從政心得,至今仍可作為從政箴言。他從不以官職低微而自卑,只以赤子之心履職任事。他常常感嘆:“做知州、知縣最難,天下政務(wù)全部在州縣落腳,古代名臣都是從這里磨煉出來的。”
四是視民如傷,忠孝兩全。王溯維出身耕讀世家,少年、青年時代曾在家鄉(xiāng)務(wù)農(nóng)。他牢記祖訓(xùn),視民如傷,愛民如子,在任二十余年,凡事皆從民生出發(fā)。初任潞城令時,他即興學(xué)校、浚河道,開墾荒地,擴大生產(chǎn)。后來,他在江南富庶之地任職,仍心系百姓。他曾說:“吾寧棄一官,不忍再撲(以鞭撲催賦)吾民。”他不媚上、不欺下,愛惜民力,既受朝廷嘉許,又深得百姓稱頌。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