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有座荊紫山。
荊紫山名字的來歷不簡單。
話說荊紫山原名金子山,因為這里有金礦。
有金礦的地方,當(dāng)?shù)厝诉不富得流油?
清朝順治十五年到新安做知縣的佟希圣是這樣想的。
老佟一上任,就四處走訪,體察民情,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金子山有名無實,因明末戰(zhàn)亂,加上災(zāi)害頻仍,當(dāng)?shù)匕傩崭F得一塌糊涂。
佟知縣是個好官,到朝廷為金子山人請命,請求朝廷減免這里的賦稅。
朝廷不理解:“金子山,金子山,盛產(chǎn)金子的地方,怎么會民不聊生?”
佟知縣機(jī)警,趕忙接口道:“你們聽錯了。那不是金子山,而是荊籽山,老百姓沒吃的,沒辦法,只好上山采荊籽充饑,于是叫這座山‘荊籽山’。外面的人念轉(zhuǎn)了,把它叫成‘金子山’了。”
朝廷聽了半信半疑:“這樣吧,我們派人去實地看一下,如果情況屬實,就減免那里的賦稅。”
佟知縣聽了,趕緊回新安,讓沿途百姓做好準(zhǔn)備。至于如何準(zhǔn)備,等會兒您就知道了。
秋收過后,欽差大臣到“荊籽山”視察,所到之處,老百姓熱情招待,招待的吃食,是清一色的紅薯稀飯和柿子。他們暗中做了手腳,欽差吃的是生柿子,作陪的人吃的是熟柿子。
作陪的人一副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跟欽差介紹:“這還是秋天豐收的時候才能吃到,平時連這樣的東西都吃不到。”
吃著難以下咽的澀柿子,聽著百姓凄苦的訴說,欽差大臣的心被打動了,他相信“金子山”就是“荊籽山”,這里的人真的窮。
欽差大臣回京上報:“佟知縣所言屬實。”
于是,金子山一帶百姓的賦稅減免了不少,“金子山”也不得不改成“荊籽山”。不過,這個名字老土,叫著老丟客氣,老對不起這座歷史名山,于是當(dāng)?shù)氐囊粠臀娜嗽谝黄鹬\劃著改名,“金子山”這個名字是不敢恢復(fù)了,干脆叫“荊紫山”,春天那漫山遍野盛開的紫色荊花,美麗、典雅,叫這個名字挺文雅、大氣的。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fù)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