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遠,名曠,其父為南梁的秘書郎,其母是梁元帝安昌公主。因發(fā)生“侯景之亂”,南梁混亂不堪,徐文遠為避禍,舉家遷往洛陽偃師。他家境貧寒,刻苦讀書,終于精通經(jīng)史典籍,成為隋唐時期的大儒。當時,眾多名人、政客都在他的門下讀書,他滿腹經(jīng)綸,一身正氣,影響了當代及后世。
以書為糧苦求學
徐文遠原本地位顯赫,父做高官,母為公主,本應(yīng)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南寧爆發(fā)“侯景之亂”后,徹底改變了南梁不少達官貴人的生活方式,不少人只得遷往中原,徐文遠一家也在其中。
他舉家遷往洛陽偃師,住在邙山腳下,缺衣少食,貧窮不堪,他的祖父酷愛讀書,家藏經(jīng)典及名人著作。為緩解生活壓力,哥哥想變賣這些書,徐文遠卻將其搶過來,認真閱讀。因此,他舉家食粥,有時以糠菜、樹葉為食,他不但不以為苦,反以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自勵。他對人說:“我以書為糧,饑雖饑矣,但精神飽而幸甚矣。”
聲名遠揚受人敬
苦讀幾年后,徐文遠大有長進,聽說長安有一個大儒,便不辭辛勞去長安求師。
當時,大儒沈重在太學講經(jīng),聽講的有一千多人。徐文遠去了幾天,就再也不去了。別人問他:“你為何不去聽沈先生講課了?”徐答:“沈先生所言,都是紙上寫的,照本宣讀,不知書中的精要,聽了有什么用?”此人再問:“那你說說《論語》的精華之處?”徐說:“孔子講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才是其精華之處。”聽者鼓掌,認為此人才可以為人師。
不久,徐文遠也開館講學,《春秋》《詩經(jīng)》《論語》《孟子》《左傳》都是他講的內(nèi)容,聽者越來越多,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名人竇威、楊玄感、李密、王世充都跟隨他學習。
據(jù)記載,文遠講解、闡釋經(jīng)書,多創(chuàng)立新義,前代儒者有分歧的議論,他都能判定是非,然后詰難駁斥諸家,又能自出己意,淵博而明晰,讓聽講的人忘其倦怠。
文韜武略籌大計
隋煬帝楊廣驕奢淫逸,荒廢朝政,窮兵黷武,百姓苦不堪言。
有一年,洛陽城鬧饑荒,文遠出城采野菜,被李密的軍隊所俘。李密讓文遠面朝南面而坐,自己執(zhí)弟子禮向北面拜見他。徐文遠一身正氣,對李密說: “既然蒙如此厚禮,哪能不盡言盡責,只是還不明將軍的意旨!如果你為伊尹、霍光,我當拼死效力;如果你為王莽、董卓,我絕不為你效力。”
李密征討宇文化及回來后發(fā)現(xiàn),王世充已掌握了兵權(quán)。李密向文遠詢問計謀,文遠答:“王世充殘忍且心胸狹隘,既然達到如此權(quán)勢,就必定有所圖謀。除非你擊敗了王世充,否則不能進京朝見君主。”李密說:“我曾認為先生是一介儒生,不熟悉軍旅戰(zhàn)爭的事,今日運籌大計,可見先生的英明韜略。”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唐高祖親臨國子監(jiān),觀看祭奠先師的儀式,命文遠闡發(fā)《春秋》題旨,眾儒生設(shè)難,質(zhì)詢?nèi)绶淦,文遠對答如流,都不能難倒他。七十四歲時,他逝世于任上。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