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宅院是代表
在寨子東北角,我們看到一處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周學智說,這是劉氏宅院,劉氏原為保長,是村里的富戶,因此宅院建得格外講究。
劉氏宅院前有臨街,中有過廳,后有上房,兩邊是東西廂房。這是蘇羊寨中常見的民宅格局,但與眾不同的是,在這家宅子臨街的外墻房檐下,有專門用青磚隔成的格子。周學智說,這是掛匾的地方,當年劉家這面墻上起碼掛有三塊匾,由此可見劉家當時的輝煌。
從東南面的大門進入院內,在臨街和上房的過廳中間,還有一個土筑的影壁墻,上面覆蓋青瓦,中間設有佛龕,供奉土地爺。西廂房中有一口古井,據如今的住戶說,古井有30多米深,井水純凈、甘甜,只是近幾年修了新井,便不再使用了。
在這個宅子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上房的一座合縫樓。那時宅子建得高,要用頂棚隔成兩層,下面住人,上面儲物。一般人家的頂棚就是木板,但這戶人家的頂棚很講究:用刨得平整的木板一塊一塊拼接起來,而且在兩塊木板連接的縫隙下面再釘一條小木板,保證整個頂棚嚴絲合縫,不落一點灰塵,因此稱之為合縫樓。
古韻遺風今猶存
蘇羊寨的建筑多屬于民宅,精美程度不能與官宅相提并論,但勝在數量多、規(guī)模大,且規(guī)劃有序。
蘇羊寨分為東、西兩寨,從南寨門進村,但見村內街道縱橫交錯,房屋錯落有致。周學智說,這些民宅多為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建筑,雖然沒有詳細統(tǒng)計過,但粗粗算來也有近百座院子。村中南北道路為主街道,東西道路為小巷,每條小巷的盡頭,都有一座小廟,廟中供奉菩薩等神像。
寨內民宅一般坐北朝南,房舍以四合院為主,多為典型的臨街——過廳——上房結構。這些建筑地基為條石,外墻為土坯或青磚,內有木架支撐,頂有小瓦覆蓋,上有五脊六獸,下有勾檐滴水,風格古樸典雅。很多房屋的兩邊山墻為料姜山,分成很多小格子,每個小格子都用料姜石填滿,起著透氣和防雨飄的作用,看起來也很美觀。
漫步村中,隨處可見已經廢棄的石馬槽、石碾盤等。在周學智的引領下,我們在村西北的一家院子里找到了一個上馬石,石材為花崗巖,呈三級臺階狀,每級臺階高約25厘米。古代的富戶才養(yǎng)得起馬,據周學智介紹,村中的很多人家以前都有上馬石,可見蘇羊寨昔日的繁華。站在村里的南北大道上向小巷望去,黃墻青瓦間,上有青天一線,下有蒿草萋萋,遙想當日情景,真是百味雜陳在心間。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