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西霞院是黃河上一塊碧綠的玉,那么,長秋就是這塊玉上閃著銀光的點;如果說厚重孟津是河洛文化的根,那么,長秋就是依附在這根上的須。小小村落,千古長秋,武周大隋兩個皇室的御花園,幾多神秘,幾多傳奇。朋友,來吧,請跟隨我一起走進長秋,去觸摸那歷史上曾經(jīng)跳動的脈搏,去聆聽那坊間里悠悠不衰的故事。
一、《長秋村名的由來》
長秋,隸屬孟津縣白鶴鎮(zhèn),位于白鶴鎮(zhèn)政府西6公里處,東與堡子村相連,西與馬院村接壤;北面是黃河岸邊的王莊村,南面是邙山嶺上城關鎮(zhèn)桐樹凹村,東北一公里處是西霞院水庫。全村1900口人,共485戶,村域面積2平方公里。村子中間有一條河澗,名曰:金河澗,會小路從村北正街穿過,西行十公里,便是風光秀麗的小浪底水庫。
長秋村名的由來民間傳說有兩個版本。其一:在很久很久以前,孟津邙山腳下有一小村落,村落的西北面有一寺廟,名“大寺”,村名便跟著大寺起名“大寺村”。村里住著一賈姓的員外,賈員外喜擺弄花草,尤愛種菊,他在村外建有一百畝大菊園,方圓百十里甚是有名。每逢深秋季節(jié)園內(nèi)菊花盛開,前來賞菊的人便會紛至沓來,絡繹不絕。賈員外為人誠厚,性格慈善,無論是本村人還是外地人,凡愿養(yǎng)菊者,只要一張嘴他都會無賞奉送,幾十年下來,他送給鄉(xiāng)鄰的菊花達百萬株之多,由此,眾鄉(xiāng)親贈給他一雅號 ——賈百萬。
一年秋天的某一日,天高云淡,風和日麗,一頂八抬大轎在衙役的簇擁下來到村里,一時間驚動了四鄰百家,鄉(xiāng)親們紛紛走出家門,擠來觀看。當轎子在賈員外百畝大菊園落地后,從轎子里走出來孟津當時的縣令,衙役說:“縣令是下鄉(xiāng)察看民情,聞到菊香,便來賞菊了”。
縣令由賈員外陪同,在菊園里穿行,望著滿園的菊花,他笑臉盈盈,贊嘆不已。當走到一株菊王跟前,縣令駐足不前,兩眼凝視,若醉若迷,若呆若癡。眾人看去,原來,在菊花的后面站著一如花似玉般的二八小姐,柳眉輕挑,杏眼閃波,粉面赤唇,皓齒微露,鬢角斜插一朵金菊花,其容貌與姿色宛如仙女下凡,不由人見人愛?h令心生歹意,欲上前搭話,誰知小姐風一般輕盈,帶著一溜菊香飄然而去。
賈員外知道這小姐正是自己的千金,名喚“金菊”?h令愛美心切,追至村中,卻見家家大門內(nèi)都站著一位端莊秀麗的小姐,鬢角也同樣斜插著一朵金菊花,和剛才在菊園看到的小姐一模一樣,縣令好生奇怪,本想繼續(xù)尋找,怎奈夕陽西下,天色漸晚,萬分掃興的他只得吆喝眾衙役,打道回府了。
第二天,賈員外挨家挨戶登門叩謝,感激鄉(xiāng)親傾心相助,方保金菊小姐青春貞潔。村里人為使菊花常開,秋色常駐,由此便給小村改名為“長秋”。
其二:隋、唐(大周)年間,長秋村原名叫“常青村”,村子周圍方圓百十里有一大花園是皇室的御花園,隋煬帝大業(yè)初年建造,名“隋苑”,又稱“會通苑”、“芳華苑”;唐(大周)時改稱“紫苑”,后又叫“禁苑”!睹饕唤y(tǒng)志》載:“隋苑,在河南府洛陽縣。隋煬帝筑,周回二百里,臺觀宮殿,窮極華麗。隋煬帝常月夜率數(shù)千宮女,徹夜游玩。今縣北長秋、馬苑、霞苑、獅子苑、上苑等皆為苑內(nèi)舊村名(解放后所有涉及苑之村名悉數(shù)改稱院)”。御苑里種滿了花花草草,一年四季長青常綠,煞是好看。村里的百姓除種地外大部分時間得到御苑里侍弄花草。一趙姓男子喜歡菊花,于是便在御苑里種滿了菊花。
某年秋天,唐(大周)女皇武則天突然來到御苑賞菊,看到滿園的菊花,紫的紫、黃的黃、白的白,尤為歡喜,于是,她招來當?shù)氐拿鞲?即縣令),命人鏟除園內(nèi)的各種花草,只種菊花,并將“御苑”更名為“紫苑”。
賞花后,武則天來到村里用膳,詢問村名何叫?村保忙曰“常青”,武則天說:“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人易困,夏,天太熱,冬,又寒冷,唯秋天高云淡,不熱不冷,又是收獲的季節(jié),黎民百姓當以秋為樂,以秋為善。常青聽去不錯,但朕還是覺得村名改叫長秋為好”。
自此以后,“常青村”便更名為“長秋村”,并一直沿叫至今。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