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小名叫文叔,公元前6年生在今湖北棗陽(南陽蔡陽),公元23年,在河北鎮(zhèn)壓收編銅馬起義軍。公元25年稱帝,統(tǒng)一中國,建都洛陽。他釋放奴隸,禁止殘害奴婢,減輕賦稅,興修水利,精減官吏,加強中央集權(quán),開東漢一代盛世。他于公元57年卒于洛陽南宮,三月葬于洛陽東北20公里黃河岸邊,今孟津白鶴鎮(zhèn)鐵謝村旁。
劉秀原陵,氣勢宏大,為現(xiàn)在邙山上下墓冢之最,松柏蒼翠,碑林參差,吸引著數(shù)以千計的游客。但是眾多皇陵都在邙山之巔,唯它在黃河之濱,成為千古之謎。
傳說,劉秀在世時,也曾設(shè)想在邙山上為自己選塋建墓,可是膝下有個不孝之子,一生不聽父命,叫他往東,他偏向西,外號“犟筋”。劉秀為了達到在邙山造墓的目的,用正話反說,作為遺囑。一天,劉秀把兒子叫到病榻前說道:“朕一生命中缺水,百年之后,可把朕埋在黃河心,以安萬年。”平生不聽父命的犟筋兒子,一反常態(tài),劉秀一斷氣,犟筋兒子與其他兄弟姐妹一樣,痛哭流涕之后說道:“吾生不孝,不聽父教,先父遺言,吾一定照辦。”于是調(diào)來能工巧匠,造舟作棺,籌辦數(shù)日,一切就序,吉日率眾來到河岸,研究排水、挖墓、葬殯事宜。只見河水呼嘯,眾人望河興漢。當靈柩運到河邊時,“刷”地一聲,河水迅速北移,送葬人順利辦完后事。一座高大的陵丘,拔地而起。日后密密麻麻的柏樹,應(yīng)運而生。兩千年的風雨飄搖,原陵雄姿巍然不動。
邙山諸多帝陵和數(shù)以萬計古墓,據(jù)說都被盜過,原陵也遭過厄運,但未得逞。相傳百年前,有個“南蠻子”前來盜寶,經(jīng)過多方窺探,了解到原陵右側(cè)鐵謝村,有個謝家磨坊,一張絲蘿,是打開劉秀墳的“金鑰匙”。盜墓者不惜代價,弄來絲籮。分土劍往墳冢上一插,座北面南,墓道豁然出現(xiàn)在眼前。盜墓者將絲蘿往青石墓門上一掛,吱扭一聲,寬厚而又雕刻著天龍、金獅的大門,敞開兩邊。只見劉秀端坐燈下,聚精會神地看書。劉秀聽見聲響,抬頭一看,問道:“啊,何故而臨?”盜墓者吱唔半天,搓手低聲道:“卑人怕皇上久臥心悶,想開門送來分土劍,讓您上去透透空氣散散心。”劉秀沉思片刻道:“嗯,那就放下吧!”當盜墓者正欲退出墓道時,劉秀道:“且慢,您來看朕,為答謝美意,送您一只盒子。且記,不出墓道,不能急于打開。”盜墓者美滋滋地手捧寶盒退出。心想:皇帝贈物,貴如瑰寶,若要賣掉,平生定能榮華富貴。他一出墓,欣喜若狂,急忙打開寶盒一看,是一條金龍,盤踞盒中。剎時間,轟隆一聲,驚天動地,升入天空。盜墓者嚇昏,癱死在地。從此以后,再沒有人來挖掘過。
至于原陵內(nèi)的柏樹,有“漢陵曉煙”之說,有“二十八宿”的故事等等,可謂千秋不衰。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