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公元1011年—1077年),字堯夫,是北宋著名哲學(xué)家,幼隨父居共城(今輝縣),30歲時徙居洛陽,與司馬光等人從游甚密,著有《皇極經(jīng)世》《伊川擊壤集》等,葬于伊川,追謚“康節(jié)”。邵雍一生布衣,以種花植竹為生,寫了大量詠牡丹的詩篇,也留下了大量關(guān)于牡丹的風(fēng)雅逸事,大大豐富了洛陽牡丹文化的內(nèi)涵。
1、叢春園中牡丹芳
邵雍初來洛陽時,蓬蓽環(huán)堵,不避風(fēng)雨,靠打柴燒飯以事父母。及至父母喪,葬伊水之上,生活遂更拮據(jù)。宰相富弼、司馬光、呂公著諸賢退居洛陽,邵雍常與從游,大家集錢為其買宅。
該宅原為司馬光門徒尹材的園林,名為叢春園。該園位于洛水之南,園內(nèi)有叢春亭和先春亭,登亭北望,可見洛水西來,天津橋粗壯的橋墩迎擊著咆哮的河水,噴濺無數(shù)小水珠,發(fā)出數(shù)十里之外都能聽到的轟鳴聲,景象十分壯觀。
《洛陽名園記》作者李格非曾在某年的寒冬月夜登叢春亭,聆聽河水聲響,寒風(fēng)襲人肌骨,難以久坐。由此可見這是個盛夏觀賞洛水的絕妙去處!邵雍稱其居為“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
安樂窩有牡丹、桃李,每到春天,牡丹怒放,桃飄李飛,景致迷人。邵雍《牡丹吟》云:“牡丹花品冠群芳,況是其間更有王。四色變而成百色,百般顏色百般香。”《安樂窩中吟》云:“安樂窩中弄舊編,舊編將絕又重聯(lián)。燈前燭下三千日,水畔花間二十年。”
這水畔花間的安樂窩,司馬光常來造訪,其《和邵堯夫安樂窩中職事吟》云:“靈臺無事日休休,安樂由來不外求。細(xì)雨寒風(fēng)宜獨坐,暖天佳景即閑游。松篁亦足開青眼,桃李何妨插白頭。我以著書為職業(yè),為君偷暇上高樓。”這詩近于白描,形象地概括了邵雍的思想、生活、人品和他們之間的友情。
2、花是錦時高閣望
《邵氏聞見錄》是邵雍的兒子邵伯溫寫的一本雜記性史書,寫了北宋洛陽的很多逸聞趣事。
西京留守府是洛陽最高機(jī)構(gòu),留守府中種了很多牡丹;ㄩ_時節(jié),留守要舉行賞花會!渡凼下勔婁洝份d,一次,留守府牡丹盛開,邀邵雍、司馬光等同會。有人問:園內(nèi)牡丹花有多少朵?邵雍說:千朵。使人數(shù)之,如先生言。又有人問:花幾時開盡?邵雍說:來日午時。第二天中午果有群馬從廄中跑出,奔入花叢,花盡毀折,于是“洛中愈服先生之言”。
邵伯溫用這個故事說明邵雍對術(shù)數(shù)有神奇之能,但這只可能是個偶然事件,記述中有夸張成分。
邵雍的《洛陽春》云:“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開花未當(dāng)花。須是牡丹花盛發(fā),滿城方始樂無涯。”真實反映了洛陽人的賞花之俗。邵雍精于牡丹鑒賞,因此花開時節(jié)和秋天牡丹種植季節(jié),很多人請他前去指導(dǎo)!渡凼下勔婁洝氛f,邵雍“每歲春二月出,四月天漸熱即止;八月出,十一月漸寒即止”。他自挽小車出游,城里士大夫家人常聽車聲,說“吾家先生至矣”,不言其名。好事者做屋,等待先生至此休息,名曰“行窩”。
《苕溪漁隱叢話》載:邵雍“每出乘小車,為詩自詠曰:‘花是錦時高閣望,草茵深處小車行。’溫公(司馬光)贈以詩曰:‘林間高閣望已久,花外小車終不來。’”邵雍歌詠生活,歌詠自然,歌詠他所生活的洛陽城,這是他積極人生的反映。
3、神林山中種花忙
北宋時,在今宜陽境內(nèi)設(shè)壽安、福昌二縣,兩縣的壽安山是原生牡丹的產(chǎn)地,也是牡丹的重要栽培之地,邵雍的莊園就位于壽安山的神林山。神林山,又稱神林谷,位于錦屏山西南。這個莊園,以種植牡丹、竹子、櫻桃為主,是邵雍的主要生活來源。
邵雍《伊川擊壤集》有《謝壽安縣惠神林山牒》:“西南有山高崔嵬,亂峰圍繞如蓬萊。中間有地可容止,泉甘木茂無塵埃。諸君之意一何厚,協(xié)謀判給如風(fēng)雷。天津八月水波定,便可乘槎觀一回。”神林山牒即購買神林山山地的文書,是由壽安縣頒發(fā)的。
神林山風(fēng)景秀美,司馬光也常來游歷。司馬光《游神林谷寄堯夫》云:“山人有山未嘗游,俗客遠(yuǎn)來仍久留。白云滿眼望不見,可惜宜陽一片秋。”邵雍《答君實端明游壽安神林》:“占得憂棲一片山,都離塵土利名間。四時分定所游處,不為移文便往還。”
邵雍經(jīng)常去神林谷種花、修花,與當(dāng)?shù)毓賳T詩酒唱和,如《寄壽安令簿尉諸君》云:“錦屏山下好安棲,花月風(fēng)煙未改移。聞?wù)f近來長袖過,林前立馬盡多時。”邵雍《謝壽安簿寄錦屏山下所失剪刀》一詩,說的是邵雍在錦屏山下丟失一把剪刀,壽安主簿派人撿到送回。
邵雍的《初夏閑吟》記述了神林谷莊園的美景和物產(chǎn):“牡丹謝后紫櫻熟,芍藥開時斑筍生。林下一般閑富貴,何嘗更肯讓公卿。”可見,這個莊園物產(chǎn)富饒,邵夫子在這里生活得不賴!
4、善識花人獨倚欄
邵雍是個種花、識花的專家。他的《獨賞牡丹》云:“賞花全易識花難,善識花人獨倚欄。雨露功中觀造化,神仙品里盯容顏。”
《易經(jīng)辨惑》是邵伯溫寫的一部著作,該書記載了一個故事。章惇中進(jìn)士后,初任商洛縣令,邵雍的朋友宋孝孫是商洛郡的太守,請邵雍來游商洛山,章惇因此認(rèn)識了邵雍。
在接風(fēng)宴會上,宋孝孫談到洛陽牡丹之盛,問邵雍牡丹名品有多少?章惇輕率地說:“我夫人家是偃師緱山的,因此經(jīng)常游覽洛陽。所謂牡丹,我全部認(rèn)識。”
邵雍笑道:“洛陽人識花者有三等:有嗅根莖而識花,識花之上也;見芽葉而識花,識花之次也;見花識花,識之下也。像您所言,只能說是見花識花者。”章惇第一次聽此高論,感到很吃驚。
應(yīng)宋孝孫邀請,邵雍在商洛講學(xué)數(shù)天,章惇聽了幾天課后,對邵雍很佩服,于是拜其為師。次年,牡丹花開之時,章惇到神林谷拜見邵雍,對邵雍淵博的學(xué)識更加佩服。在花間飲酒時,章惇問:“先生之學(xué),幾日可盡?”邵雍答道:“你的心志未定,需要在此住數(shù)月,使塵慮消散,然后可告。”當(dāng)時,章惇公務(wù)繁忙,不能久留,后來當(dāng)了宰相,還非常后悔。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fù)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