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門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4/11 10:57:51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印象中,開封新門城樓建成之后城門匾額上寫的是“小南門”,后來改成了“新門”。一直以為這“新門”源于北宋東京城的城門,前段時間,鄭州的朋友詢問的時候我還這樣認為。“新門”難道真的是這樣來的嗎?
我在《李長傅文集》中看到了北宋東京城的城門標志圖。在宋代的東京城中,南面城墻的城門一共有3個,從西向東依次是:新門、南熏門、?甸T。地圖上,?甸T與安遠門南北呼應。從北宋東京城的城門來看,我們俗稱的小南門標作“新門”是有問題的,按照北宋的稱呼,新門改在南城墻的西側。當然,這是假設城池的位置不變。實際上,目前開封的城墻是明清城墻,與北宋東京城是不一樣的,所以,用北宋的城墻去參照明清城墻有些不妥。那么,“新門”就可以拋開宋代的名稱來尋找新的證據(jù)。
很多人都知道,小南門的開辟與馮玉祥有關,“小南門位于里城南面偏東,一稱新南門,1923年為疏通城市交通而開辟,因和大南門相別。故名(《開封市地名錄》討論稿1981年8月)”。開封人傳說這是為了便于軍訓:西北軍軍官學校的校址在演武廳,教官要繞道宋門才可以到北門和河南大學校園對學員進行軍訓。馮玉祥“飭省會公安局從事開辟,另建一新南門,又曰新門,自十七年(1928年)七月七日動工興建此門”。筆者在1928年出版的《開封新建設一覽》一書中找到了《新門》的篇目:“新門:此門在中山門之東,新華南街之南端。馮總司令以開封南門,僅有中山門一處,因有隴海路之經(jīng)過南關,該門為往來孔道,實有擁擠不堪之苦。為便于行人其見,乃從賑款撥洋1萬元,從財政廳拔洋l萬元,給省會公安局,從事開辟,另建一新南門,名曰新門。自17年7月7日動工,現(xiàn)已拆完,馬路已修大半,計辟新馬路一道,由新華南街南端通臥龍宮廟,直達南城墻再經(jīng)過城外空地,至南關車站之貨棧,為一直線孔道,寬約五丈,至八月方能竣工。”城墻東南面開了一個新南門。同時修筑路一條,直抵火車站,城內東南隅一帶的居民出行非常便利。
新門的城樓在1948年解放開封時被炸塌了,1949年7月城門樓被拆除,城垛也基本不存在,只剩下城墻。后來的數(shù)十年一直沒有城樓只是一個豁口的模樣,口寬12米,東西兩壁呈聳立狀,各高7米。2003年5月,開封市政府經(jīng)過多方籌資,恢復修建了新門城門。
如果每個城門旁立一石碑,那么就可以介紹城門的歷史變革,既顯示城市歷史文化底蘊,又使游客一目了然城門名稱的沿革。開封城門古今交匯,不但宋韻彰顯,而且近代歷史風云際會。新門不新,更不老,開封城正年輕。
(作者:劉海永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