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家陳玉璋:書壇大家 美名流芳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4/29 9:23:09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他在開封負責籌辦新中國成立后的首次書畫展覽;他是開封首位將書法作品送出國門參加展覽的書法家,受到文化部肯定;他去世幾年后,開封市政協(xié)為他舉行追悼會、開封市文化館為他舉辦遺作展……至今,許多了解他的人仍然滿懷崇敬地談論他的人品、藝品,而他的書法作品,也一直是受人青睞的藏品。
他是開封市已故著名書法家陳玉璋。
陳玉璋(1898~1976年)字壽石,號恬安老人。1927年至1949年曾先后任河南省政府書記員、民政秘書、省政府秘書。新中國成立后,任河南文史館館員、開封市政協(xié)書畫組組長。上世紀50年代,他的作品送入人民大會堂陳列,并由文化部送往日本參加中國現(xiàn)代書道展。
今年,陳玉璋先生離開我們整整40年,為更多了解這位書法大家,記者采訪了陳玉璋先生之子、著名書畫家陳國楨,以及他的學生、著名書法家韓偉業(yè)。
寒窗苦讀 終有所成
陳國楨珍藏著一張父親的畫像,這張畫像是山東畫家岳翔書生前為父親畫的碳晶畫像,這是畫家根據(jù)其父親照片所畫。畫中的陳玉璋先生銀須飄飄,慈祥的臉龐浮現(xiàn)著和藹可親的笑容。
陳國楨每看到這張照片,父親的音容笑貌就會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中,總會喚起他對父親的無限懷念。
陳玉璋出身貧苦,剛記事時就失去了父親,母親帶著他和弟弟(弟弟15歲時夭折)艱難度日。盡管日子過得很艱難,但是,母親還是把他送進了私塾,家中更加拮據(jù)。陳玉璋很珍惜入私塾學習的機會,十分勤奮。十年寒窗苦讀,遍覽古今典籍,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
開封從古至今文風昌盛,千年來文脈不斷。清朝末年,作為中原重鎮(zhèn)的古都開封,文人雅士咸集,書壇名家輩出。出身貧困的陳玉璋酷愛書法藝術,自幼便廢寢忘食地練習書法,攻讀書法典籍。
1916年,因生活沒有保障,陳玉璋的弟弟因病夭折,陳玉璋輟學在家,開始在家里設館教書,以換取報酬,貼補家用。他白天教書,晚上習字。時間久了,身體竟然一天天垮了下來,23歲時,陳玉璋染上嚴重肺炎,他被迫休館輟教,修養(yǎng)治病。康復后,他無心重新開辦學堂,于是潛心于書法研究。
1928年,馮玉祥主豫,為選拔人才,舉行大考。陳玉璋先生參加考試,一舉中榜,被招錄為書記(為公文抄寫之職)。1931年,陳玉璋被調往河南省圖書館,以小楷書寫《石田野語》書版!妒镆罢Z》一書,為常茂萊所著,徐世昌作序,全書共36卷,是中州文學巨著。當時擅書版者甚多,同道們首推陳玉璋,此時他剛過而立之年,精力充沛,功夫純熟,他用整整3年的時間,錄完了這部巨著,一時名噪古城。當時,書畫名家、以小楷而久負盛名的田嘯白先生看到后連聲稱贊:“壽石先生小楷,結構謹嚴,筆韻鼎足,能以小見大,筆筆不茍,難矣!時人非能比翼。”
工作生活穩(wěn)定下來后,酷愛書法的陳玉璋即開始購買碑帖、拓片和明清以來的名家墨跡,用以欣賞臨摹。他太愛書法,幾乎把大半薪金都用在購買書畫上,有時為一幅書法,不惜傾盡囊中所有。
1934年,河南省舉辦書畫展覽,年輕的陳玉璋有行書、隸書對聯(lián)參展,其中隸書對聯(lián)選入影印書畫集中。
遍臨諸帖 融會貫通
陳國楨說,父親70多歲時對他說,書法,是一輩子都需要研習的,開封老書法家酈禾農先生,快80歲了,每天還堅持練習楷書。陳國楨知道,父親是在激勵他,而父親在書法藝術上何嘗不是如此!
因為對書法藝術的酷愛,陳玉璋自幼即開始學習隸書、北碑及唐楷。他對《張遷碑》《乙瑛碑》《衡方碑》《熹平石經(jīng)》《鄭文公碑》《張黑女墓志》等,都反復臨摹,認真研習。陳玉璋初學顏真卿《多寶塔碑》,后臨寫歐陽詢《九成宮碑》,并對《顏勤禮碑》《東方朔畫贊》諸碑進行長時間研摹,為書法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陳玉璋尤其喜愛米芾、李邕的書法,對顏真卿《爭座位》等諸帖也愛不釋手,同時,他對明末清初王鐸遺墨頗為嘆服,他閑來即捉筆臨寫王鐸的《擬山園帖》,一本字帖伴隨了他一生。
不但學習古人,對同時代的優(yōu)秀書法家,陳玉璋先生也十分注意學習。桐城張祖翼是海內名家,精研漢碑、隸書,造詣極深,所著《漢碑范》一書,對隸書后學者,提供了良好的途徑。陳玉璋常說,《漢碑范》讓他一生受益匪淺。陳玉璋先生還和開封久負盛譽而年長于他的宋珂宸、祝鴻元、康祿、酈禾農、許子猷諸名家有著密切交往,他們的書法對他都有較大影響。
陳玉璋先生廣博約取、融匯古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陳玉璋擅長楷書、行書、隸書、榜書,他的書法藝術莊重、古樸、雋逸、挺拔。陳玉璋曾說,字形猶如人形,要端莊大方,絕不可縮手縮腳無舒展之感。陳玉璋的隸書,筆力雄健沉實,挺拔渾厚,有《衡方碑》《張遷碑》等諸碑的特點,方嚴而不板刻,凝重而有韻致,清雅純樸,神韻盎然。陳玉璋的行書,初學《圣教序》,后臨《蘭亭序》,中年則喜李北海、黃山谷、米南宮,他的作品氣勢奔放、行筆宛轉、點畫空靈,具有瀟灑飄逸之致。到晚年時,陳玉璋則追顏魯公、王覺斯遺韻,他還將魏碑、隸書之法運入腕底,使行書面貌大變,取遒勁于胸中,書雋永于筆下。
很多上了年紀的開封人都知道陳玉璋先生的匾額書法。新中國成立前后,陳玉璋先生所書匾額遍布古城及遠近地區(qū),名聲大振。其大字近五尺,書匾時,他一手端墨海,一手執(zhí)筆,一揮而就。老書法家郝右輔先生說:“玉璋先生的榜書,結構嚴謹,體態(tài)莊重,神韻十足,有浩然之氣。”
不但書法,在詩詞領域,陳玉璋也有很深的修養(yǎng)。他詩作較多,有《吟竹詩草》結集出版。記者曾讀到陳玉璋詩作二首,其一,題鄭板橋墨蘭圖:文采風流似謫仙,縱情詩酒傲江天。興來得意寫香草,一阪清幽籠瑞煙。其二,題宋人雪景山水:寒風吹雪滿江天,竹樹參差卷暮煙。罷釣歸來不負酒,放懷一醉白云邊。陳玉璋筆下詩作,有唐詩筆法意境,足見其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根基。
真誠質樸 美名流芳
新中國成立后,作為老知識分子的陳玉璋受到黨和人民的關懷,他十分感激,決心以畢生所學,報效黨和人民。他曾先后被選為區(qū)人民代表、省政協(xié)委員,并被聘為省文史館館員。
1959年,開封市政協(xié)書畫組成立,組長為靳志先生,陳玉璋先生當選為副組長。靳志因年事高,書畫組事務多由陳玉璋經(jīng)辦。他兢兢業(yè)業(yè),為古城開封傳承書法藝術不懈努力。1962年,他負責籌辦的歷代書畫展覽在禹王臺公園舉行,許多人前往參觀,引起轟動。他的書法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1966年初,文化部派專人給陳玉璋先生送來日本出版的《中國書道展覽》精選影印集,感謝他貢獻作品參展,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同年,他的隸書作品被選進人民大會堂河南廳陳列。
陳玉璋先生待人真誠質樸,不管對長者、同輩、學生均赤誠相待。韓偉業(yè)回憶說,上世紀70年代,牛光甫在文化館開辦書法班,義務開展書法培訓,應邀前來授課的老先生們當中,陳玉璋授課次數(shù)最多。“大高個,拄著拐杖,銀白色的長胡須,穿著簡樸干凈,待人和藹可親,對后輩諄諄教導,我們很多人都從陳先生那里獲益匪淺……”韓偉業(yè)說,不熟悉陳玉璋的人,看到他的書法,往往渴望一睹他的風采,而接觸過他的人,往往留下難忘的印象,充滿對先生的敬意。韓偉業(yè)還拿出陳玉璋1964年為開封三中題寫招牌的原稿給記者看,這些字個個筆墨蒼勁、氣勢雄偉,珍存這些墨跡50余年的韓先生睹物思人,仍贊嘆不已。
誠然,陳玉璋先生一直倡導用藝術服務于人民群眾,他沒有拒絕過任何一位登門求教的書法同道,熱心地為許多單位題寫匾額。其人藝品高、人品也高,他逝世后,很多開封書法家談到他,感激之情仍溢于言表。
陳玉璋先生精心收藏的碑帖書畫“文革中”被付之一炬。藏品被毀使他受到巨大打擊,自此一病不起,并于當年溘然長逝。那個漫長的“非常時期”,他諄諄教導兒子陳國楨和書法界的后輩,書法這個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不會被泯滅,要堅守好、傳承好,會有發(fā)揚光大的那一天!
1979年,開封市文化館舉辦了他的書法遺作展覽,同年,他的作品再次到日本展出。1980年,市政協(xié)根據(jù)中央政策精神,為陳玉璋先生舉行了追悼會,對他在書法事業(yè)上的貢獻及藝術上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陳玉璋的名字被收錄《中國美術家大辭典》,中州書壇一代巨匠載入史冊!
(作者:張德卿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