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注《周禮》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jīng)野,設(shè)官分職,以為民極。
大司寇之職,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典。
凡王之饋,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同“饈”)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
——《周禮》
周公營洛,制禮作樂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如果你熟讀《三字經(jīng)》,大概會記住這句話。
而周公和《周禮》,又和洛陽有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自從3000多年前營建洛邑,并在這里制禮作樂,周公和洛陽的名字,就常常被寫在一起。
他姓姬名旦,是西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周武王的同母異父弟弟,早在周滅殷商的戰(zhàn)爭中,就“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不過,他真正在歷史舞臺上成為主角,是在滅商之后。
當時滅商不久,大局未穩(wěn),武王就病死了。繼位的成王年紀尚幼,便由叔父周公攝政?墒,有人不干了,到處散布流言,說周公有篡奪王位的野心,并勾結(jié)殷人發(fā)動了叛亂。周公頂住壓力,用三年的時間平息了叛亂。之后,他建議成王把國都遷到洛邑(即今洛陽),以加強對全國局勢的控制。
在此之前,周公已到洛邑進行過實地考察。他營建的新都洛邑南臨洛水,北系邙山,東西長而南北短,外郭城內(nèi)有二城:瀍河以西稱王城,為周天子所居;瀍河以東稱下都,為殷頑民所居。在二城之間的瀍河兩岸,是成周八師的軍營。成周八師西衛(wèi)王城,東監(jiān)下都,肩負著特殊使命。
為保證周王朝的長治久安,在營建洛邑的同時,周公還制禮作樂,嚴格規(guī)定了君臣、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等禮儀秩序。成王六年,洛邑建成。周公在這里舉行了盛大慶典,正式冊封天下諸侯,并頒布了各項典章制度。
等這一切做完,成王也長大了。在攝政的第七年,周公決定徹底還政成王。當年的流言不攻自破,他的德才兼?zhèn),他的忠誠勤勉,都被世人看在眼中。正如曹操在《短歌行》所說:“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還政成王之后數(shù)年,周公病重。去世之前,他要求把自己葬在洛邑,以示臣服于成王,至死不離開成王。然而,成王還是將他葬在了文王墓地(在今陜西)里,表示自己“不敢以周公為臣”。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