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裾舊帝京。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宋·司馬光《過故洛陽城》
司馬光(公元1019年至公元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字君實,號迂叟,他曾在洛陽生活了15年,并在這里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故洛陽城”,指的是漢魏故都洛陽城,在今洛陽市東十五公里處。這首詩憑吊洛陽舊城,寄寓對朝代興亡的感慨。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詩人登山臨水,但見山色依舊,素波不改,而漢魏洛陽故城昔日繁華的氣象一去不返,只留得滿城芳草萋萋,一副破敗之象。詩人用“連山”之“青”,“素波”之“明”,來反襯衰敗后的洛陽長滿野草、荒廢不堪的凄涼景象。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春風哪里知道人世間的興衰更替,就算是故都,每年也依舊碧草滿城。詩人緊接著以擬人的手法,借春風不識興亡意來說明人識興亡意,“春風不識”,因此年年吹拂春草,使春草年年綠,“人有識”,因此就怕見這滿城野草滿城綠,以“春風”的無情襯托登臨者的有情,這與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裾舊帝京。”古都洛陽,人文薈萃,是中華民族之圣地,孕育出了無盡的光華。洛陽長期是帝都所在,那里宮殿林立,簪纓盛服的達官貴人穿梭如云,城內(nèi)錦繡輝煌,但煙霧橫索,風雨呼嘯,洛陽飽經(jīng)歷史的煙雨洗禮,從前的帝都現(xiàn)在只剩下寥寥的宮殿舊址。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如果人們想要知道古往今來興亡交替的規(guī)律,看看洛陽城就知道了。這是千古名句,道盡千古興亡。洛陽是我國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年代最長的古都,建都時間累計一千五百多年。洛陽城有著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歷史滄桑,在“千年帝都”的歷史舞臺上,上演過多少驚心動魄的興衰存亡。洛陽的興衰也是中國封建王朝興衰的一個縮影,司馬光遙想“故洛陽城”的光榮與輝煌,目睹眼前的廢墟與頹敗,透過洛陽城的興衰,他有太多的“資治”教訓需要言說,而陪伴其左右的只是萋萋芳草。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