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彈國丈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7/26 9:20:46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
一天清晨,宋仁宗正要上朝,他的寵妃張貴妃依依不舍一直送到了宮門口,臨別之際,張貴妃撫摸著皇帝的肩膀反復叮囑說:官家莫要忘了伯父的宣徽使。宋仁宗連聲說道:好,好。然而廷辯中以包拯為首的諸位大臣強烈反對任命國丈張堯佐為宣徽使、節(jié)度使等職務。面對群情激憤的大臣,宋仁宗沒好氣地說:節(jié)度使就是一粗官,有什么好爭的。此言一出,原本站在大殿最后面的御史唐介一下子沖到前面說道:節(jié)度使,太祖、太宗都曾經當過,怎么能說是粗官?一句話問的仁宗皇帝張口結舌。看到唐介的奮勇,大臣們也紛紛七嘴八舌地跟皇帝辯論。尤其是包拯,更是大聲辯駁,指責國丈是盛世垃圾、白晝魔鬼。情急之下甚至批評仁宗皇帝私匿后宮、用人唯親,還將唾沫星子噴了皇帝一臉。仁宗皇帝極為惱怒,恨恨地拂袖而去;貙m后張貴妃問消息,仁宗沖她發(fā)了一通脾氣:“包拯向前說話,直吐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豈不知包拯御使乎!”
在包拯彈劾過的大臣中最醒目的就要數國丈張堯佐了。包拯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彈劾國丈呢?并不是和他過不去,而是確有原因。一是張堯佐沒有才能,不堪大任,這是朝野的公認;二是他是國丈,皇親國戚。宋代選拔官員的原則是任人唯賢、德才兼?zhèn),仁宗皇帝對張堯佐的任用并不符合這一原則。反而因為張貴妃伯父的身份一年之內晉升四次,引起私昵后宮之嫌,故此遭到包拯的反復彈劾。因保證多次彈劾張堯佐,導致君臣之間一時劍拔弩張,陷入僵局。包拯權衡之下申請廷辯,這才發(fā)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第二天,仁宗皇帝便給文武大臣出了一份答詔,接受大家的意見。張堯佐也自感犯了眾怒,主動辭去了一些職務,然而數月后皇帝又重新把一些要職還給了國丈。于是包拯繼續(xù)彈劾國丈,一彈再彈,越彈越猛,直到六彈國丈,硬生生把張堯佐給彈下馬來。
包拯這股子牛勁讓權幸大臣,甚至仁宗本人都有點畏懼三分,當時在官場流行一句時髦語“包彈”,為官清廉正派,就叫“沒包彈”;貪官污吏就叫“有包彈”。
包拯一生彈人,他自己有沒有被彈過?當然也有。包拯剛彈掉張方平、宋祁兩任三司使,結果自己又取而代之,這是朝風大忌,歐陽修就批評包拯“蹊田奪牛”,但他同時也為包拯開脫,說他“素少學問”,即太不懂人情世故。包拯不得不回家避風頭,不過沒過多久,老包又象沒事兒人一樣回來繼續(xù)履職。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