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龍廟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8/9 9:12:36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去開封城鐵宋城路站,數(shù)次經(jīng)過回龍廟,一般人并不在意。我看到一則資料,方知這個地方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回龍廟本是一個村名,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村落已經(jīng)不見,最新的地圖上只能見到回龍廟新村的名字,還有北側一條馬路所隔的龍城錦繡花園。若不是村西還有一片暫時還沒消失的農(nóng)田,傳統(tǒng)意義上的村子難覓蹤跡了。
叫回龍廟的廟宇、街道、村子,我還沒有見到第二家。比如杭州的回龍廟,得名于皇帝趙構。相傳,南宋建炎三年,趙構南逃途中,夜宿杭州城郊歸德院。睡到半夜,猛然聽到雷霆震耳,本來就心神不寧,便產(chǎn)生錯覺,以為是金兵追殺過來,龍顏大驚……讓手下趕忙打探之后,趙構方知虛驚一場,原來是錢塘潮聲。第二天離開歸德院,邁步走過一座小橋后,趙構忽想起昨夜驚夢潮聲,便心血來潮,讓折返歸德院,為該院題寫了“潮鳴禪寺”匾。后來,人們便把趙構掉頭返回的那座橋叫回龍橋,并在橋邊建了土地廟,稱回龍廟。
開封的這個回龍廟村是否跟哪朝的皇帝有關系,目前還沒見記載。明朝時,此地建有回龍廟,后來因廟而有了村名。在村里的老人們口里,這倒是言之鑿鑿的。
值得一說的是,明朝開封還有一個回龍廟,是在開封近郊的鐵牛村。明洪武二十年和永樂八年,黃河在開封兩次決口,造成很大一個災區(qū)。危難之際,于謙受職為河南巡撫。宣德五年,他只身到開封上任。他在巡察黃河水情、采取治理措施之后,于正統(tǒng)十一年鑄成鐵犀,并親撰鎮(zhèn)河鐵犀銘鑄在犀背。
當時,鎮(zhèn)河鐵犀安放在黃河岸邊新建成的回龍廟中。明崇禎十五年,黃河決口,回龍廟被黃水蕩平,鎮(zhèn)河鐵犀深陷泥淖中。清順治年間,將鐵犀挖出?滴跄觊g,巡撫閻興邦治豫,三年無大水患,遂于康熙三十年重修廟宇,改回龍廟為鐵犀鎮(zhèn)河廟。重修的廟共三進,前院供奉河神金龍四大王,后院安放鐵犀,面北向河。
因為鎮(zhèn)河鐵犀常常被老百姓叫做鐵牛,因此便有了鐵牛村。而被黃河水摧毀并淤埋的回龍廟,重建后改名,也沒有了“回龍廟”這個名字。此處回龍廟的得名,很大程度上是把洶涌奔騰、桀驁不馴的“黃河水”比喻為龍,百姓建廟祈求河神,讓黃河安瀾,讓洪水不再為害一方,表達出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神靈的祈求。
開封示范區(qū)的回龍廟村跟鐵牛村,相距有14公里,但這在陸路交通并不發(fā)達的古代,也算不上很近。明朝這兩座回龍廟到底有沒有關系?恐怕還得等待史學家慢慢研究。
(作者:朱鋒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