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汝奇士----李膺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8/19 15:34:52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李膺(公元110年----公元169年),字元禮,襄城人。東漢末葉清流領袖。曾任青州刺史、漁陽和蜀郡太守、護烏桓校尉、河南尹。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升遷司隸校尉(掌管巡查京師官吏的不法行為)。
他性情簡傲,不與庸俗官吏交接,但對博學高行之人,卻十分禮敬。是時,朝政日非,綱紀不振,宦官弄權,禍國殃民。李膺獨持風裁,力挽頹風,同以郭泰、賈彪為首的京師3萬多太學生及名臣陳蕃等,與宦官集團進行了20余年的斗爭。朝野震動,人人景仰,在當時士大夫中,誰能受到李膺的接見,便認為是無尚榮幸,稱做“登龍門”,太學生們推崇他為“天下楷模李元禮”。
李膺任司隸校尉10日,便捕殺了大宦官張讓之弟張朔。張朔為野王縣令,依仗兄勢,無惡不作,聽說李膺做了司隸校尉,便畏罪逃回京師(洛陽),藏在張讓家“合柱”(復壁)中。李膺親率吏卒前往搜捕,破柱獲朔,交洛陽獄鞫后處死。張讓哭訴于桓帝,桓帝責怪李膺為何不奏先斬!李膺說:“《禮記》云 ,‘公族有罪,雖曰寬宥,但有司執(zhí)法可以不服從。’昔孔子為魯司寇,七日而誅少正卯,我已到任十日,正為辦案遲緩惴惴不安,不意卻因疾速獲罪。誠知處理此案陛下必加罪責,殺身難免。懇求再留任五日,待除盡首惡大奸,后就鼎鑊之刑,死而無恨。”桓帝無言答對,轉(zhuǎn)向張讓說:“是你弟弟有罪,司隸無錯。”從此黃門常侍皆小心謹慎,不敢妄出宮門。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宦官張讓等向桓帝控訴李膺與太學生結黨,毀謗朝廷,擾亂風化,逮捕李膺等名士200余人,下黃門北寺獄。次年六月赦免死刑,但禁錮終身;傅鬯篮,靈帝劉宏即位。太傅陳蕃和大將軍竇武共秉朝政,引用天下名士,連謀剪除宦官,起用李膺為長樂少府。不久陳、竇失敗,李膺再度被廢黜。建寧二年(公元169年),宦官集團又一次發(fā)動對“黨人”的大拘捕。鄉(xiāng)鄰們聞悉后,都勸李膺躲避,他嘆息說:“事不辭難,罪不逃刑,是人臣應有的氣節(jié)。我年已六十,生死由命,何須逃此!”遂自投詔獄,被拷打致死。妻子徙邊,門生、故吏及其父兄皆被禁錮,受株連者達六七百人。
(作者:許昌市旅游局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